中法关系特殊性的三个维度

0
(0)

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一直想来中国”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地时间周六(2023年2月25日)在巴黎参加法国国际农博会时宣布,他将于4月初访华。

报道称,马克龙透露,他将与中方就俄乌冲突问题交换意见,推动通过谈判解决乌克兰危机,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和化学武器。

据悉,马克龙当天还谈到了中方此前一天公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他表示,“中国致力于和平是一件好事”。

刘志明  原中国驻法国公使、驻黎巴嫩大使 原载:海南中金鹰和平发展基金会公众号

中法关系特殊性的三个维度

今年(2019年)是中国与法国建立外交关系55周年。3月24日至26日,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法国,成果丰硕,两国不仅签署了多个领域的合作协议,尤其是双方共同发布了“关于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彰显了中法两国在完善全球治理方面的广泛共识,从而开启了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篇章。

一、中法关系特殊性的三个维度

访法期间,习主席高度评价中法友谊,赞誉中法是特殊朋友,中法关系为“世界大国关系中的一对特殊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关系前列”。对于中法关系的特殊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中法都是伟大而独特的国家。在人类最近的三千年历史中,两千八百年中国是领先世界的。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人口最多,在农耕时代一直是最强的国家。到了工业化时代,中国落伍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列强占据了领先地位,其中法国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主要是在四个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中:

一是启蒙运动。如果说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启蒙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心毫无疑问在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也都是法国人。启蒙运动的口号是“天赋人权”。也就是说,人的权利是天赋的,高于神权和王权,这非常重要。当时王室和教会的势力极大。启蒙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把人们从专制的王权和神权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尤其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为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影响深远;

二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如果说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因为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那么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则发生在法国。我曾在比利时和法国常驻过。在比利时,一些庄园古堡门面不大,但里边却经常别有洞天,建筑雄伟,园林辽阔。而在法国这样的私家庄院相对较少,因为在大革命期间被砸碎了。可以说法国比较彻底地砸碎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当时的革命残酷而暴力,把国王路易十六直接送上断头台。法国开启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共和制社会彻底过渡的先河;

三是拿破仑称雄欧洲,制订民法典。拿破仑虽然称帝,但他代表的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与整个欧洲王室的联盟抗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仑民法典》,它奠定了西方乃至全世界民法的基础;

四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如果说第一次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法国,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同样发生在法国。虽然巴黎公社只持续几十天,但是做了很多尝试,开启了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先河。因此法国被当时追求进步的人视为“自由、平等、民主”的国度。我们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之所以要到法国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原因恐怕就在这里。

(二)中法都是高度珍视独立自主的国家。我认为,独立自主是中法两国在政治上最大的共同点,是两国走在一起的最大公约数。中国的独立自主自不待言,而法国的独立自主在我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不愿接受美国的核保护,发展自己独立的核力量。法国在1960年爆发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具备了在潜艇上发射核武器的核威慑能力。中国也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西欧有美国的核保护伞,为什么法国还要发展自己独立的核力量?因为法国不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仰别人的鼻息;

二是1964年与中国建交。法国作为西方大国与我国建交,实际上是新中国对西方阵营外交的重要突破;而中国与苏联决裂、与法国建交,也是把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拉开了一条口子。中国和法国建交,加上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领导的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实际上是在两极体系下种下了多极化的萌芽。多极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逐步形成的,中法建交在这个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也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

三是1966年戴高乐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把北约总部赶出了巴黎。在两极体系下,美国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但法国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搞防务独立,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要依靠自己力量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这是法国独立自主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表现;

四是法国在反对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过程中起了某种带头作用。法国与中国、德国、俄罗斯一起,强烈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非常明确地讲,如果听任美国入侵伊拉克,以后就是单极世界。当时我在巴黎,我清晰地记得2003年2月14号,法国时任外长德维尔潘在安理会做了一篇著名演讲,反对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入侵这个国家。当时安理会旁听席上的听众掌声雷动,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法国从经济体量和人口角度来说只是一个中等国家,但它能够在国际事务中独立自主地做出判断,表明态度,这是拉近中法关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三)法国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历来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在不同的历史结点上,法国多次走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发展的前列:

1、1964年中法建交,法国成为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2、1966年中法之间开辟航线,成为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第一条航线;

3、1973年蓬皮杜总统访华,成为第一位正式访华的西方大国元首(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不是正式访问);

4、1975年邓小平同志出访法国。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到西方国家进行正式访问;

5、法国和中国1978年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法国在西方国家中是第一个打开与中国开展官方科技合作大门的国家。当时西方仍在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法国能够与中国开展官方科技合作,实属不易;

6、1982年中法签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协议,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中法合作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也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7、1997年希拉克总统访华,中法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西方国家;

8、2002年11月,中国在巴黎成立文化中心。这是中国在西方国家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

9、2003年4月,法国总理拉法兰坚持访问中国,成为在非典期间访华的唯一西方领导人。当时我在巴黎,亲耳听到拉法兰总理在法国电视台讲,希拉克总统告诉他说,中国在伊拉克战争的问题上支持了法国,现在中国遇到了困难,别人都不去北京了,但法国一定要去。拉法兰总理在当时的情形下访华,是要冒着一定风险的,体现了中法患难见真情的友谊;

10、2003年6月,胡锦涛主席应八国集团轮值主席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邀请,参加了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对话会议。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出席这种首脑会议;

11、根据两国元首互访时做出的决定,从2003年10月起,中国在法国举办了“中国文化年”,举行了300多项活动,盛况空前。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外举办文化年。中法关系中有这么多的第一次,并非偶然。因为中法两国都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又都敢为人先。这些无不凸显了中法关系的独特性。

二、中法关系的变与不变

我是2005年离开法国的。到现在已近14年了。在此期间,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法关系同样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一)世界变了。当时是冷战结束后不久,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西方的主要任务是消化冷战成果。在欧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双东扩,即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经过这些年,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如习主席所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当今世界,东西方的矛盾仍然存在,南北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消失,意识形态的冲突也依然尖锐。但我认为在百年未遇的大变化中,时代的主要矛盾变成了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是世界的治理体系究竟怎么办的问题。是要多边合作,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是要平等合作,还是重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要和平合作,还是再搞冷战式对抗?世界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二)中法两国的情况也都发生了变化。 毫无疑问,中国变得强大了。1978年改革开放,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1.8%,今天我们占15%,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达30%。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这些多年常驻国外的外交人员对此感触太深了。当初我们在国外,有时出门,经常会有人问我们:你们是日本人吗?不是。是韩国人吗?不是。是台湾人?不是。是香港人?也不是。就是不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大陆的人怎么会西装革履,还背着相机?而现在在国外,连卖菜的小摊贩都会用中文说“你好”。现在每年有1.4亿中国公民出国旅游,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不止一个到国外去旅游。1987年我首次常驻法国,当时中国日用商品只有在地摊上找得到 ,进不了商店,上不了货架。后来中国的产品慢慢地进了卖低档商品的商店,比如巴黎的TATI商店。现在无论多么高档的商店,无论什么地方,你都能看到中国货。这种变化真可谓是翻天覆地的。法国也变了。法国也在进步,同时困难与挑战也在增多。

一方面是内部困难:第一是,随着全球化,其传统的势力范围现在有其他力量也进入了,法国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第二是法国也有工业空心化现象。第三是法国的高社会福利制度入不敷出,越来越难以为继。除此之外,还有贫富不均、民族宗教、外来移民难民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是,法国的政治制度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传统的政党式微。现在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既不属于传统的左翼政党,又不属于传统的右翼政党,他发起成立了新的政党“前进运动”,并成功当选总统。然而,即使是他,也又受到了“黄背心”运动的种种质疑。

另一方面困难来自外部:法国作为一个中等强国,维系其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是欧盟一体化建设。 法国始终在欧盟里起着主导作用。长期以来,欧盟在经济上主要靠德国,但法国一直充当政治上的领头羊。两德统一,欧盟东扩,德国在中东欧的影响更大,欧盟的重心东移了。法德两国的力量对比失衡。原本法国还可以拉着英国,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平衡德国在欧盟内部影响力的上升。如今英国却深陷脱欧僵局,自身难保。在此背景下,法国需要重新激活法德轴心,前不久,法德两国在爱丽舍条约签署50周年之际签署亚琛条约,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改革欧盟的政策宣示,均表明在英国脱欧对欧盟一体化建设造成严重冲击和欧盟成员国内部民粹主义疑欧势力不断抬头的情况下,法国仍努力在推进欧洲一体化建设方面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三)世界变了,中国变了,法国也变了,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中法关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依然存在。这就是中法关系最大的不变。

第一,中法同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法均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国际体系,在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仍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第二,法国是一个有全球视野和全球影响力的国家。 法国有很强的全球软实力(2017年法国在《软实力30》全球软实力排名中获得第一)。法语是联合国和欧盟的工作语言。法国仍然是欧盟的核心国家之一。德国再强大,离开了法国也很难单独带动欧盟。此外,法国在几十个前殖民地国家依然有不小的传统影响。我在黎巴嫩当过大使,那里的法文报纸、广播有关国际问题的消息基本上都来自法国。许多法国的前殖民地国家情况也是如此;

第三,法国的文化软实力不可小觑。中国人有几个没听说过《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这些法国小说或电影?法国的香水、葡萄酒、时装,在中国也家喻户晓。法国在许多中国人当中的印象不错,法国文化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现在每年到法国旅游的中国人已经达到230万。

三、多边主义是中法双方最大的契合点

法国作为西方大国,有一定的经济、科技硬实力和较强的文化软实力,也有不少长项。在新形势下中法双方如何找到新的契合点,更好地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觉得可在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

(一)政治上,中法两国在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多边主义这个关键问题上有很多共同点。 法国跟我们一样,主张维护多边体系,主张维护联合国的作用,主张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这是两国关系中最大的契合点。双方要努力找到办法,共同更好地维护多边主义。法国维护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是欧盟一体化建设,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并借通过支持这一进程,促欧盟一体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走一条跟美国不一样的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法双方可以使“一带一路”和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相衔接,找到最大公约数,同心协力维护多边主义,维护现有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同时对它进行必要的改革。但中欧双方处境不太一样,欧盟毕竟是富国联盟,在涉及到世贸组织规则改革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方面,中法之间的分歧和竞争再所难免。但只要双方求同存异,进行良性竞争,可以为维护国际多边主义和促进经济全球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共同发挥重要作用。

(二)经济上,法国在航空航天、核电、电力、汽车、农副产品加工、清洁城市、医药等领域有很多长项,中法两国在经贸领域有很大的互补性。现在法国对华贸易的一大问题是逆差较大。中国全国人大刚刚通过了新的《外商投资法》,这对促进中法经贸关系是一大利好,法国人应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参与每年一度的上海进博会,以加大对华投资和出口。法国是最先对“一带一路”作出积极回应的国家之一。我觉得中法加强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开展三方合作。中法英三方将合作建造英国的欣克利角核电站。这将是中法进行三方合作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法国在非洲有很强的传统影响,如果中法能够在非洲进行富有成效的三方合作,将有助于促进中法之间的双边合作,也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三)文化上,中法两国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都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过杰出贡献,也都把促进文明互鉴交流,维护文化多样性,作为完善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加以践行,这一理念已写进了中法两国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2021年中法两国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年活动,相信这将与当年中法文化年活动一样绚丽多彩,成为两国人文交流新的亮点和风景线。

四、中法关系应成为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典范

中法两国要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加强沟通,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 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关系的前列,但也经历过跌宕起伏,中法关系甚至有几经跌到谷底。原因是法国几次对台湾出售武器,萨科齐总统执意会见达赖,以及一些藏独分子在巴黎阻挠、破坏我们的奥运圣火传递。甚至到了2018年,法国还呼应美国,象征性派了一艘军舰到我们南海搞所谓的“航行自由”巡航。 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中法关系,很伤中国人的感情。别的国家这样做,中国人也许觉得还正常,但法国人为什么也这样做呢?这就是所谓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吧。法国在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要更加谨慎行事。在新的国际大背景下,中法两国应成为超越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发展互利共赢战略伙伴关系的典范。我在法国常驻多年,感到法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态度始终比较消极,负面报道往往多于正面报道,即使是报道正面的内容也常加以负面的解释,影响了很多不了解情况的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间交流仍然是我们开展公共外交的重点。我特别赞赏吴建民基金会组织的法国青年访华项目。虽然每年只有十个法国年轻人来华访问,但他们都是经过由拉法兰前总理等法方政要和专家严格遴选的优秀青年学子。在两周时间里,这些年轻人到中国各地访问,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他们在访华后表示,“中国行完全改变了我对中国的看法”。长此以往,必有所成。中国现在每年到法国旅游的中国人是230万,实际上这些国人也可以以他们的行动告诉法国人,中国和中国人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此外,我觉得中国需要培养大批懂国情、会交流的人才,向法国人讲好中国的故事,潜移默化地改变法国媒体多年来所塑造的对中国不利的认知。

作者简介

1974年至1978年,担任中国驻布隆迪共和国大使馆职员。1978年至1983年,担任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职员。1983年至1987年,担任外交部翻译室三秘、副处长。1987年至1988年,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二秘。1988年至1991年,驻比利时王国大使馆二秘。1991年至1996年,担任外交部西欧司二秘、一秘。1996年至1999年,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参赞。1999年至2000年,担任外交部西欧司参赞。2000年至2002年,驻比利时王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2002年至2004年,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2004年至2005年,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公使。2005年至2006年,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2006年至2010年,担任中国驻黎巴嫩大使。2011年退休。

资料整理:海南公共安全研究院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