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

0
(0)

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

作者:施爱东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4-1-1

页数:304

定价:CNY68.00

装帧:平装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ISBN:9787108048103

内容简介
 · · · · · ·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类似的说法耳熟能详。可这些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中国何时和“龙”牵扯上的关系?在近三百年间,西方人又是如何看待我们“中国龙”的?这些看起来是常识、但又说不清的问题,将会在这本《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中找到非常详尽有趣的解答。

作者简介
 · · · · · ·

施爱东,1968年生,理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通俗小说研究、民俗学学术史。其代表作有叠加单元:史诗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机制》、《故事的无序生长及其最优策略》、《16-18世纪欧洲人理解的中国龙》、《牛郎织女研究批评》、《英雄杀嫂》、《民间故事的记忆与重构》等。

目录
 · · · · · ·

前 言 中国龙的发明

第一章 帝王将相及其权力崇拜的“龙政治”

第二章 16-18世纪欧洲人理解的“中国龙”

第三章 19世纪西方漫画中的“辫子龙”与中国元素

第四章 辱华词汇“猪尾奴”的递进式东渐

第五章 哀旗不幸,怒旗不争:大清龙旗50年

第六章 “龙图腾”是学术救亡的知识发明

第七章 层累造成的民族寓言“拿破仑睡狮论”

结语:对话“龙文化研究”的语境与边界

评论 ······

这本书写得苦呀,看着作者后记颇有感慨,资料详实,不过主要是从资料民俗那个路子出发的,在这些资料基础上,从另一个方向来思考还是有不少可做。

龙传说与龙图腾的祛魅,龙作为民族象征的层累与重塑。结尾的对谈都很精彩,对于研究方法很有启发。借用书里引用的话,要做人,不要做龙,在这个时代还要说我是龙,也是梦还没有醒。这不就是一个提倡做梦的时代么。

很好的书

一本“洗脑”书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