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生产与传播 : 近代中国史学的转型

0
(0)

知识生产与传播
: 近代中国史学的转型

作者:刘龙心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近代中国史学的转型

出版年:2021-7

页数:400

定价:55.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采铜文丛

ISBN:9787108071224

内容简介
 · · · · · ·

现代中国史学与传统史学究竟有何不同?如何转型?这是本书要回答的两个核心问题

民族国家的出现,是构成现代中国史学有别于传统史学最重要的差异,此一差异不只将民族国家视为现代史学形成的外在条件,抑且在知识生产的过程中,不论在时间、空间和记载人群活动的事类等范畴,民族国家都成了最根本且不证自明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历史如何被重新书写?新的历史知识如何建立?历史学家如何操作不同的社会网络,传播新的历史观念给一般广大群众?因着民族主义、战争动员而逐渐趋于单一化的叙事方式,是不是摧折了历史原本复线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本书将从知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民族国家的观念如何制约着近代以来的历史书写,以及标榜着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和制度化的学术机制,又是如何为历史书写的公正品质提供保证,从而使人们相信学院生产的历史知识为真。

作者简介
 · · · · · ·

刘龙心,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东吴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荷兰莱顿大学现代东亚研究中心(Modern East Asia Research Centre, Leiden University)、“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知识史、学术思想史。著有《学术与制度:学科体制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建立》(2002年)、《王权释放与近代空间生产——20世纪初的调查旅行》、《地志书写与家国想象——民初〈大中华地理志〉的地方与国家认同》等专书、期刊论文多篇。

目录
 · · · · · ·

简体版序

自序

绪论

上篇 历史书写与国族认同

第一章 国族起源与“中国上古史”的建构

第二章 形塑“中国近代史”:民族主义与现代化

下篇 社群、网络与传播

第三章 一代旗手傅斯年:一个学术网络的观察

第四章 寻求客观对话的空间:书评与社群网络

第五章 学术社群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

第六章 通俗读物编刊社与战时历史书写

结论

征引书目

评论 ······

总体可读,难称精彩。谈“上古史”与“近代史”建构的两篇写法不同,前重文本,后多论断。用新材料论傅斯年的学术网络,有意思。

第四章《寻求客观对话的空间:书评与社群网络》很有启发。

主要是论文集,其实感觉书名似乎不甚恰当
关于前半部分的讨论我很喜欢,而后半部分的一些话题则开启了我对原先边缘领域的了解,惊喜更多

上篇“尽力剥除那些包裹在近代历史书写中的国族因素”,下篇“讨论不同的此学科领域如何建构各式各样的‘民史’”。作者问题的提出很有价值,也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自己的提问。理论借鉴颇多,但具体运用上我有赞同也有不认可之处。因其概念与标准的界定不甚规范,因此易有结论先行,史料陈述与逻辑分析无法回扣的问题。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