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

0
(0)

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

作者:茅海建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2-5

页数:577

定价:52.00元

丛书: 三联文史新论

ISBN:9787108039804

内容简介
 · · · · · ·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的研究已经很多,本书的研究仍能使人耳目一新:

大量档案材料的披露,资料来源包括收藏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东京的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台北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故宫博物馆文献处。

重大史实的精心考证与重要场景的细密描述: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中下层官员与民众对变法的建策;张之洞调京主持朝政与机会错失;光绪帝的对外观念;日本政府的观察与反应。

旧说的认知、补正与修正,新说的展开、论证与建立,作者集五年半的全部精力于此。

作者简介
 · · · · · ·

茅海建,1954年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的军事与外交》。

目录
 · · · · · ·

自序

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先前研究各说的认知、补证、修正

一、学术史与本文之旨趣

二、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

事后报告制度

未送慈禧太后的个别重要奏折

慈禧太后似不掌握全部谕旨的原文

事前请示制度

从张荫桓弹劾案看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政治权力关系

三、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三日的政治异动

开懋勤殿与七月三十日给杨锐朱谕

八月初一日召见袁世凯

八月初二日给康有为的明发上谕

八月初三日参预新政军机章京“签拟”权力受限

四、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突然回西苑

杨崇伊的奏折与八月初三日晚慈禧太后决定明日回西苑

伊藤博文的觐见

八月初四日光绪帝移居瀛台非为囚禁

八月初五日上午光绪帝单独处理政务

五、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训政前后

八月初五日慈禧太后决定回颐和园时间推迟至初十日

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训政

袁世凯告密消息传到北京

光绪帝不认可“围园劫后”说

六、整肃与软禁

八月十五日慈禧太后决定不回颐和园

八月十九日杖毙太监

八月二十三日起光绪帝被软禁

九月初四日公布光绪帝病情

七、结论

附录一:百日维新期间军机处上呈慈禧太后重要折片

附录二:光绪二十四年正月至百日维新前军机处上呈慈禧太后重要折片

戊戌年张之洞召京与沙市事件的处理

一、徐桐的提议与清廷的用意

二、张之洞与总理衙门对沙市事件的处理

三、召张之洞进京的呼声再起

四、简短的结语

戊戌变法期间司员士民上书研究

一、学术目的与方法

二、上奏权、代奏与上书的处置

代奏的规定

六月十五日以后的新规定与罢免礼部六堂官

“参预新政”军机四章京与上书处置方式的改变

慈禧太后的介入与新规定的取消

三、上书的内容及其评价

清朝政府的制度病

激进、缓进与守旧

议会的概念与设置

西学与中学

铸币

税收与财政

农业改革

追求实效的具体建策

北京的道路河道修建

四、简短的结语

附录:司员士民上书的时间、代奏及收藏状况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对外观念的调适

一、德国亨利亲王来华促动的清朝觐见礼仪改革

二、为德皇制作宝星与购置世界地图

三、亲拟致日本国书与召见伊藤博文

四、赴韩使节的派出

五、结语

日本政府对于戊戌变法的观察与反应(与郑匡民先生合作)

一、戊戌变法时期中日关系之背景

二、戊戌变法前期及高潮期日本政府的观察

评论 ······

一步一证,厉害,的确是对历史和档案有超乎寻常的执念才会做出来的成果。结合上周读的康的评传,可知康确实是妄人,不堪大任,反而是下课后思想有了些近代意义上的进步。思想史和政治史的区别是,前者是成王败寇,后者则是绵绵不绝。

史实的考证,不适合初学者,很难读下去

坐实了所谓历史研究的想象力问题,常能于文中看到因为看不到相关档案材料而进行的史家式推测,也是一景。此类扎实的研究成果对野史的打击会有多大呢?存疑。

茅海建很用力地考证 但感觉还差一点 有些地方无法实锤 这倒不怪茅海建,只是材料还不够充足 这让我想起了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有些地方证据不足 但能走到这一步已让人很钦佩了
9分 真功夫 比天朝的崩溃更冷静一些 考证更多一些 读此书叹中国近代化之坎坷 跌跌撞撞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