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波 : 从战后“黄金年代”到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

0
(0)

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波
: 从战后“黄金年代”到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

作者:孟捷/高峰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副标题:从战后“黄金年代”到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

出版年:2019-10-1

页数:308

定价: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43230552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国内学者运用长波理论解释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尝试。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是由经济、技术和制度这三重条件相互结合而造成的;当这三重条件的结合推动了积累率的增长,带来有利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环境时,就会形成一次扩张性长波,反之,就会为结构性危机的爆发和向萧条长波的转折铺就道路。对战后长波的两次结构性危机以及危机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分析,构成了本书的主体内容。这两次危机分别是1973-75年危机,以及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在1973-75年间经历的危机,将战后经济史划分为两个阶段。在这次危机之前,是所谓战后黄金年代,发达资本主义作为总体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罕见的长期繁荣。在这次危机后,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发达资本主义进入了新自由主义阶段。长波理论将二战以来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史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貌似孤立的阶段或任一次结构性危机,都必须置于这个整体中来考察,才能充分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对于后续历史的意义。

目录
······

1

资本主义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一个批判性评述

1.1 三种有关资本主义经济长波的理论

1.1.1从范·盖尔德伦到新熊彼特主义长波理论

1.1.2曼德尔论半独立经济变量与长波

1.1.3长波与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调节学派和社会积累结构学派

1.2 积累体制、制度型式与阶级斗争

1.2.1 制度型式与资本积累

1.2.2 积累体制的嬗替与阶级关系的再生产

1.2.3 阶级斗争与技术革命生命周期

1.3技术、经济与制度的协同演化

1.3.1在技术和制度之间:社会积累结构学派的得与失

1.3.2 技术—经济范式与制度的创造性毁灭:佩蕾丝和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

1.4尾论

2

战后黄金年代是怎样形成的

2.1 黄金年代的形成及其制度基础

2.2 调节学派和黄金年代的积累体制

2.2.1 黄金年代的宏观经济结构

2.2.2 调节学派的理论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3 曼德尔和新熊彼特主义的解释

2.3.1 战后技术革命、相对剩余价值大跃进和长波

2.3.2 技术革命生命周期和黄金年代的形成

2.4 尾论

3

黄金年代的终结与1973-1975年结构性危机爆发的根源

3.1 利润率下降和危机的爆发

3.2 利润挤压论对危机的解释

3.2.1 生产率危机和工资上升的双重挤压:从调节学派到社会积累结构学派

3.2.2 供给侧解释的局限:布伦纳对利润率挤压论的批评

3.3 布伦纳的过度竞争论及相关争论

3.3.1沉淀资本与国际间的过度竞争

3.3.2 供给侧还是需求侧——克罗蒂和布伦纳的争论

3.4 从垄断资本学派到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迈向新的理论综合

3.4.1 如何达成一个兼容供给侧和需求侧因素的分析框架

3.4.2 两种需求侧解释:福斯特和布伦纳的争论

3.4.3 对生产率危机和利润率下降的需求侧解释

3.4.4 创新和投资类型的转化与1973—1975年危机

3.4.5 战后无产阶级化的终结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成熟和停滞

3.5 尾论

4

金融资本与现代资本主义都市化

4.1都市化与阶级—垄断地租: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发展

4.2 都市化、制度环境与阶级—垄断地租的形成

4.2.1 都市化与剩余的吸收

4.2.2 都市化的制度条件

4.2.3 都市化与阶级—垄断地租的形成:巴尔的摩的案例

4.3 从初级循环到次级循环:一个解释资本积累金融化的马克思主义框架

4.4 哈维和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

新自由主义积累体制与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

5.1 新自由主义积累体制的崛起及其特征

5.2 新自由主义体制下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5.3 利润率和积累率的乖离

5.4 资本积累金融化与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

5.4.1 金融化的性质

5.4.2 资产市场泡沫、消费扩张和次贷危机

5.5 过度投资、利润率和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

6

金融化与利润率的长期变动

6.1引言

6.2 金融资本与利润率

6.2.1 金融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含义:从希法亭到当代

6.2.2 金融资本与利润率平均化

6.3 如何在利润率的经验量度中反映金融化

6.3.1 金融部门的利润率

6.3.2 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的统一利润率

6.3.3 若干评论

6.4 尾论

7

论长波

7.1 资本积累过程中的波动性

7.2 战后扩张长波的主要特征

7.3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长期波动

7.4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新的扩张长波的主要推动力量

7.4.1 信息技术革命

7.4.2 利润率回升

7.4.3 世界市场扩大

7.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扩张长波转化为萧条长波的必然性

7.5.1 信息技术革命对投资的推动作用逐渐趋于减弱

7.5.2 利润率变动趋势的逆转

7.5.3 经济全球化所影响的世界市场在发生变化

7.6 对80年代以来扩张长波的进一步讨论

7.7 最近时期萧条长波的主要特征

7.8 展望

评论 ······

1、本书并非经济史的研究,而是问题导向的经济思想研究,旨在辨析各种学派(调节学派、社会积累学派、新熊彼特主义、曼德尔、布伦纳、《每月评论》派等)对长波问题的见解。作者反对将利润率下降归结为单一原因(过度竞争、有机构成上升、工资造成“利润挤压”、技术停滞等),主张制度、技术、阶级关系三维度综合分析,对各派的不同主张各有支持和反对,有时论旨有些难以把握,但可以看到重要问题的认识状况。2、两个作者对90…

论文集,主要是孟老师作品,既是思想史也是经济史的回顾与反思,对垄断资本学派、社会积累结构学派、调节学派、哈维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新熊彼特主义有关长波和金融化的理论进行了述评,第一遍虽看得不细,但不仅了解了自黄金年代以来的长波及其理论的基本框架,也为研究兴趣指明了一些方向

好书,写了书评。

有时间再读一读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