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学习 : 儿童文学如何教我们感受情绪

0
(0)

情感学习
: 儿童文学如何教我们感受情绪

作者:[德]乌特·弗雷弗特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出品方:光启书局

副标题:儿童文学如何教我们感受情绪

译者:黄怀庆

出版年:2021-6-30

页数:464

定价:88

装帧:精装

ISBN:9787208170629

内容简介
······

★跨越德、美、英、意、法、荷、挪、俄、瑞典等世界各国,考察百余种经典儿童文学与教育手册,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情感的认知与学习的异同。

★焦虑、信任、虔诚、同情、同理、爱、羞耻、痛苦、恐惧、勇敢、思乡、无聊,十三位情感史研究专家,勾勒十二种情绪的百年发展史。

★从《绿野仙 踪》到《霍比特人》,从《鲁滨逊漂流记》到《爱丽丝漫游奇境》……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并非天生,而是通过阅读形塑,并不断改变。

★“光启·情感史”系列第一部,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王晴佳策划作序,著名历史学者蒋竹山推荐 。填补儿童情绪史研究的空白,为儿童情感研究奠定框架。

本书研究百年来经典儿童文学如何引导孩童与青少年认识感觉、学习情绪,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主任、耶鲁大学德国史教授、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乌特·弗雷弗特主编,集合该中心的数位情感史研究专家共同撰写。

1870-1970年是儿童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对儿童情感的讨论最蓬勃发展的年代,儿童被视为需要教养的独立于成人的个体,无数童书与教育手册协助父母引导儿童学习情感、掌控情绪,并由此发展出“健全”的人格。本书即通过考察这一时期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余种畅销儿童文学与教养手册,还原其阅读情境与读者反应,探索儿童和青少年如何通过阅读来学习感受、认识情感。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儿童会与书中主人公一起体验成长,通过模仿与自我调整,学习各种情绪,并且将这些情绪转化成知识。作者们也将这些情感置于历史转折与社会变迁中讨论,勾勒出十二种情绪的百年发展史。

在探讨这些书籍传递出哪些情绪知识以成为儿童的情感养分时,本书分析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如儿童如何在《蝇王》中学到“羞耻”“痛苦”与“同理心”,通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懂得“分离焦虑”;而曾被鄙视的“胆怯”,在《绿野仙踪》里有了新的诠释,从托尔金的《魔戒》《霍比特人》到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恐惧的概念又变得更加复杂……这些作品鼓励儿童拥抱恐惧、摆脱羞耻,接受思乡病为一种合情合理的感觉,并赋予儿童掌握自我情绪的权利,儿童有了不同的选择与空间,同时也开始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作者简介
······

本书主编乌特·弗雷弗特是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所长及情感研究中心主任、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职耶鲁大学德国史教授、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等。1998年获莱布尼茨奖,2016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勋勋章等。她的研究领域包括现代 社会与文化史、情绪史、性别史与政治史;代表作品有Women in German History:From Bourgeois Emancipation to Sexual Liberation、Emotions in History: Lost and Found、Emotional Lexicons: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Vocabulary of Feeling 1700-2000 等。

马普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由历史学家与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组成,并与人类学、社会学、音乐、文学与艺术领域的顶尖学者合作,共同探究情感具有的历史和情感创造的历史。他们的研究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情感(及其表达方式)是由文化塑造的,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我们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感受及表达感受的方式,都取决于社会规范和规则,也因此会随着历史改变。本书即由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共同编写完成。

黄怀庆:

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生,研究领域为童年体罚史与儿童文学审查制度,著有《儿童、文学与暴力》。

目录
······

总序

图表目录

译序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盖斯凯尔夫人的焦虑

第二章 狄肯的信任

第三章 阿斯嘉礼的虔诚

第四章 拉尔夫的同情心

第五章 杜立德医生的同理心

第六章 温迪的爱

第七章 小猪的羞耻

第八章 勒布拉克的痛

第九章 小纽扣吉姆的恐惧

第十章 伊凡的勇敢

第十一章 海蒂的思乡病

第十二章 英格丽的无聊

结语 翻译书籍,翻译情绪

参考书目

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作者名单

国际好评

评论 ······

“儿童情绪是由社会建构的"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并不新颖。毕竟解构、再解构理论早就为我们打开了一道又一道现实的枷锁。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将英国、德国、苏联、美国等各个国家的儿童文学纳入到世界文学流转的渠道之中。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确这些情绪分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无法决定儿童读者到底是否会生成符合儿童文学作者期待的情绪。另外,焦虑、信任、虔诚、同情、同理、爱、羞耻、痛苦、恐惧、勇敢、思乡、无聊这十三种情绪…

全书读下来,有所收获的章节并不多。根本原因大概在于汉语文化圈和英语文化圈的背景差异巨大。即使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但故事的呈现方式对于成长于此种文化上的人的吸引力也相去甚远。
书中一些理念十分值得借鉴。比如以儿童文学史研究的思路理解儿童教养方式的演进、教育理念的变革,这种视角新颖且能打开人的眼界。但是就像前言中所说,十二位研究员所写的十二个章节互不关联,洞察力也有差别。并不推荐通读全书。

以前以为克服情绪或者说淡化情绪是成熟的表现,近来年感受到的是,能正确的表达情绪,并能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才是真正应该习得的。原来童年从原生家庭及外界学到 逐渐养成的,除了思维方式,还有情绪,相辅相成吧

在书中,作者们列举了大量耳熟能详以及不为大众所知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每一种情感都由一个故事引入,通过分析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表现,深入探究种种情绪产生的根源,以及对儿童性格成长、塑形的重要意义。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