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像座巴别塔 : 1870年至1914年间欧洲的音乐与文化

0
(0)

音乐像座巴别塔
: 1870年至1914年间欧洲的音乐与文化

作者:[法]迪迪埃·法兰克福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99读书人

副标题:1870年至1914年间欧洲的音乐与文化

原作名:LeChantdesNations:MusiquesetculturesenEurope1870-1914

译者:郭昌京

出版年:2011-7

页数:422

定价:42.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309077513

内容简介
······

伍迪·艾伦在《曼哈顿神秘谋杀案》中惊呼:“我一听到瓦格纳的音乐,就想入侵波兰!”这句嘲讽之言的后面隐藏着社会的和历史的一个事实:音乐在制约民众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1870年以后,欧洲各民族显现之时,音乐的民族主义功能增强了。到处都流行着“音乐符合一个民族的心灵并传播归属感”的观念。这是民俗自我臆造的年代。音乐挑战王朝的舆论检查制度,成为一种民族的艺术,男人们和着器乐,在1914年夏季走上战场。

作者简介
······

身为南锡第二大学当代史学教授的迪迪埃•法兰克福具有广博的音乐底蕴。在本书中他为我们提供了对欧洲文化的独到的和博学的分析,揭示了音乐和歌曲对公众观念的影响。

目录
······

1、创立一种“民族的”艺术 15

为了打破沉寂 15

民族的作坊 17

音乐之外的灵感:文化和友谊 21

作为出生证和宣言书的音乐 23

边疆和外省的歌 25

音乐的“意大利半岛的地方主义”和民族的认可 27

协调与再生 29

在一个没有歌声的世界里只有一个精通音乐的民族吗? 31

2、协会、团体和音乐 37

星云般的协会:以第三共和国的法国为例 37

民族的合唱团 38

爱歌唱的民族和被歌唱的民族 40

合唱协会和曲目 41

从社团体系到国家机构 43

音乐的职业化 45

音乐学院:国家机构 46

爱乐乐团 49

国家歌剧院与国家剧院 52

军乐队、军乐和音乐民族主义 54

3、音乐,政治仪式和节庆活动 63

国家的节庆活动中的王朝模式和革命模式 63

音乐,仪式的述行特点的标记 66

民族和想象中的节庆活动 70

音乐会的礼仪 75

“朝圣的年代” 78

“噢,壮丽阳光的庄严队伍……”(儒尔•拉弗格) 84

4、“一笔光荣与遗憾的遗产”(埃内斯•勒纳) 88

音乐的继承与遗产 88

作为民族英雄的音乐家:是一种个人崇拜吗? 92

祖国感谢的伟人 97

史诗与战役 99

源头的音乐:神话与历史 102

民族的黄金时代与逆境 108

5、关于相异性:音乐保护主义,异国情调,发现与摒弃 115

流亡之歌 115

音乐家:民族的使者 117

作为民族名录的音乐 117

另一方,音乐家和其民族之间的中介 120

是一种音乐的保护主义吗? 125

外国的时尚与行会的反应 127

“反瓦格纳音乐体系” 129

“高卢艺术”(Ars Gallica) 132

是音乐的禁运吗? 133

反对外国艺术和滑稽模仿 135

音乐的“极端民族主义” 138

6、虚构民间作品,原始主义和弘扬语言 144

雅、俗文化 145

是寻找音乐的正宗性还是民族的正宗性? 146

大众音乐,从理想化到收集 149

音乐节和民俗学组织 154

在专业作曲家的作品里引用民歌和民间舞曲 156

狂想曲的时代 160

重新质疑和声、调性并寻找乐器的色彩 161

癖好舞曲和节奏 164

谱曲配词法和通过音乐捍卫民族语言 165

表现延续的传统还是杜撰的传统? 167

7、河流、乡村和城市:民族的音乐地理学 174

写进音乐的民族的空间 174

被歌曲统一的自然和民族:音乐与风景 176

音乐,土地和树木 178

春天与民族的觉醒 179

江、河、水 182

山脉 186

城市与乡村 188

维也纳,独一无二的维也纳 189

不可见的城市或者弗洛伊德(Freud)和博伊托的罗马 193

被歌颂的首都 194

8、国歌、合唱和进行曲:用音乐传达民族情感 200

异口同声的民族 200

行进的最佳方式 206

管弦乐队的规模和力量的展示 211

主导主题和反复强调的修辞 213

民族的悲歌和行动的激情 215

9、明示的美学 220

英雄的、“阳刚的”和民族的音乐 221

寻找“对应” 227

明示的和绝对的文化 228

承担着定式功能的旋律 230

10、音乐:个人的表达和世界性的庇护所 236

“大地之歌” 236

从音乐的民族主义到音乐 250

音乐的“国际” 251

民族主义音乐家如何得到全欧洲的认可 257

瓦格纳音乐体系和民俗主义:欧洲的激情吗? 259

结论 270

原始资料 280

1、 音乐家的回忆录、传记和书信 280

2、 音乐评论 281

3、 官方的报告、汇报、音乐会节目单、献词和选集 282

4、 理论文章、文集、哲学和音乐史 283

5、 文学资料和游记 286

参考书目 288

1、民族主义和民族,1870年至1914年欧洲的政治、文化和群众动员 288

2、音乐和音乐学(概论,工具书) 292

3、音乐和民族主义 295

4、德国和奥匈帝国 298

5、比利时、丹麦、挪威、荷兰 301

6、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 302

7、西班牙、葡萄牙 302

9、法国 303

10、意大利 307

11、联合王国 309

12、俄国、波兰、芬兰…… 310

评论 ······

翻译太烂了

书写得很好,引用的材料非常多。只是这书名的翻译,原文就是“民族之歌”的意思,为什么一定要拔到“巴别塔”宗教性的高度?

音乐之于民族主义的双向互动过程。好一曲宏大的建构。音乐来自哪里,流浪的音乐家对故土的感怀与民间音乐一起融进了咏叹调,故乡的好山好水城市的繁华喧闹都写进交响乐中,政治作品应时而生,民间合唱团事实上起到了政治结社的作用。用历史的眼光看音乐,1870-1914年欧洲的音乐与文化,欧洲的音乐对民族主义的回应,以及民族主义对音乐的建构。到头来,如果音乐真的是座巴别塔,那所谓的讲好中国故事大约真有理论依据吧,…

封面有冲击力喔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