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建筑学

0
(0)

广义建筑学

作者:吴良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1-4-1

页数:203

定价:49.80元

ISBN:9787302249535

内容简介
······

《吴良镛选集:广义建筑学》第一版问世于1989年,本版既是修订版也可以看作“20年纪念版”广义建筑学是吴良镛先生基于对建筑学科如何发展、如何适应时代、如何为人类服务的深刻思考和不懈探索,于20世纪吕年代形成的完整理论体系,《吴良镛选集:广义建筑学》从聚居论、地区论、文化论、科技论、政法论,业务论、教育论、艺术论、方法论和广义建筑学的构想等10个方面,完整而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建筑学的体系和围绕其展开的思考。书中所提出并倡导的新建筑观——广义建筑学,为当代乃至今后建筑学术理论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20年纪念版”,《吴良镛选集:广义建筑学》补充了《广义建筑学》20年——代序、《广义建筑学》台北繁体字版序、《广义建筑学》英、意译文本序和探索面向地区实际的建筑理论——广义建筑学(附录)等珍贵文献,使《吴良镛选集:广义建筑学》称为建筑学领域30年来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作者简介
······

吴良镛(1922.5- ),江苏南京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4年获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工学士,1949年获美国匡溪艺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1946年起赴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历任副系主任和系主任。1984年筹建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任所长;1995年筹建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任主任。

长期从事建筑与城市规划教育、研究及设计创作,倡导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主持北京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工程,获1992年度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和亚洲建筑学会金质奖。主持曲阜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中央美术学院规划设计、南通博物馆设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问发展规划研究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和科研课题。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建筑教育与评论奖,2000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目录
······

前言

第1章 聚居论

1.1 聚居

1.2 聚居一城市一城市化

1.2.1 城市化的世界发展

1.2.2 城市化与国家发展

1.2.3 中国城市的发展

1.3 居住与环境建设

第2章 地区论

2.1 建筑与地区

2.1.1 建筑与自然环境

2.1.2 建筑创作思想的地区主义

2.2 城市与地区

2.3 建筑、城镇与地区资源

2.3.1 关于地区的城镇、建筑发展与土地资源

2.3.2 关于地区的城镇、建筑发展与生态环境

2.3.3 保护地区的风景名胜资源

第3章 文化论

3.1 世界文化源远流长

3.1.1 非“欧洲中心论

3.1.2 文化多元、天外有天

3.2 当代建筑文化的横断观

3.2.1 全方位的探索,互相渗透

3.2.2 众星灿烂-_东方群星徐徐升起

3.3文化趋同与特色增辉

3.3.1 文化趋同现象

3.3.2 民族、地区特色的发挥

3.3.3 从比较文化中发扬中国建筑文化特色

第4章 科技论

4.1 技术的可能性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性

4.2 对中国城市建设技术科学水平的分析

4.3 发展技术政策问题

4.4 技术主义与生态主义

第5章 政法论

5.1 技术政策要有科学的基础

5.2 法律与条例是科学研究的结晶

5.3 规划设计、管理工作的法规问题

5.3.1 城市的建设管理需要更为具体的法治

5.3.2 科学的管理、建设、经营、维护

5.4 政策、法治工作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5.5 建筑管理的“自上而下”与建筑事业发展的“自下而上”的结合

第6章 业务论

6.1 建筑师业务的发展

6.1.1 建筑师职业的历史发展

6.1.2 当代建筑师的业务及发展

6.1.3 建筑师与规划师

6.2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发展

6.2.1 古代建筑师的业务

6.2.2 任重而道远

6.3 建筑业务与群众参与

6.3.1 群众参与

6.3.2 普及建筑科学文化

6.3.3 建筑业务与决策

第7章 教育论

7.1 西方的建筑教育

7.1.1 建筑教育中的新旧学派之争

7.1.2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问题

7.1 3 城市设计的发展

7.1.4 环境认识与教育发展

……

艺术论

方法论

广义建筑学的构思

结束语

后记

致谢

附录A

评论 ······

广泛但不够鲜明,还是更喜欢思想像一棵树矗立在田地的那种作品。

这本书应该算是吴良镛先生对于广义建筑学的一个初步提纲。他试着从宏观的角度,对于建筑学的文化、地区、技术、政策、教育、职业、艺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但讨论的东西一旦变多,就会变得泛泛而谈。
从出版时间上来说,这本书算作非常重要的书籍,能够脱离建筑学本身来思考跨学科、跨文化、跨越地区的新建筑理念。
由于出版时间过久,这本书的诸多观点就成为了现在行业内的共识,也就是说,如果从事这个行业时间较久的话,…

大约一星期左右读完,有点儿90年代中国版《建筑十书》的感觉,写书的教授自然就不是普通人…能写出这样的框架那就是非同一般。最感触的其实是前面讲居住环境和建筑人类学, 整体的视野和概念其实是这个学科下来一以贯穿的一些东西。

成书三十余年后拜读,更能体会其理论的预见性。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