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木头里的智慧 : 中国传统建筑笔记

0
(0)

藏在木头里的智慧
: 中国传统建筑笔记

作者:朴世禺/凤凰空间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凤凰空间

副标题:中国传统建筑笔记

出版年:2020-11

页数:192

定价:59.8

装帧:平装

ISBN:9787571314934

内容简介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建筑作为衣食住行中的一个支柱,自是其中重要一环。不过对于想要了解传统建筑的大众读者来说,要么被建筑典籍的古体字及拗口的建筑构件名称所吓退,要么被散文化的优美文字弄得云里雾里。似乎存在一个缺口,即以建筑设计为视角来审视古建筑,从而对当下的建筑设计及生活有所启发。本书试图以建筑设计为视角,回归到人的生活与建造活动。一旦回归到基本的生活及建造,许多曾经习以为常却不知所以然的东西,以及需要耗费心神来记忆的那些知识点,一下子便有趣生动起来。于是,个中的生活智慧、建造智慧便不再是冷冻的过期食品,而是应季的生鲜,对当下的建筑设计更有营养。在此意义上,本书为填补“缺口”贡献了一方木料。

本书讲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制造技巧和风格沿变等内容,分别从传统建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破译密码、视听设计、新生可能和设计启示等角度入手,具体讲解了传统建筑的构造处理、空间设计的层次感以及听觉设计等,回顾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解构现当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在风格、技术等方面的关联,分析了中国现当代建筑对古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并展望了传统建筑的技艺在未来应用的前景。

作者简介
······

朴世禺,建筑师,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大木建筑中的结构与空间设计,研究对象范围偏重于宋辽金元建筑。毕业后于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作,从事故宫建筑的勘察测绘、保护设计以及相关展览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仍为传统大木建筑的空间与结构设计,研究对象现主要集中于明清官式建筑。在《中国艺术》《北京青年周刊》《装饰》等杂志、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及文章,并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常年进行建筑知识科普。

目录
······

【古建筑概述:传统建筑的基本概念】

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

传统建筑的构造处理

传统建筑的屋架

传统建筑的安全设计

【水火相生: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

瓦在早期建筑中的作用

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

模数与木材断面

防潮避水的不同方式

【方圆几何:传统建筑的破译密码】

几何,最基本的建造知识

从何处使用几何

【芥子须弥:传统建筑的视听设计】

建筑的层次感

空间设计的深度

厅堂与殿堂的不同设计

建筑的听觉设计

【面向未来:传统建筑的新生可能】

风格与建筑

建筑的氛围

建筑的技术

【古为今用:传统建筑的设计启示】

框架结构的突破

槽与缝:进深中的结构选择

横与纵:面阔上的视觉表现

抹与借:转角处的意图强化

评论 ······

对于古建筑科普来说还是不错的,字号很大,重点字句都加粗彩色。前半部分比较浅显易懂,后半部分讲到移柱减柱等等的时候,涉及的专业术语太多,还是有点难理解透。总体来说,适合有一点点古建筑基础的朋友阅读,知道一些基本的术语是什么意思后方便理解,如果零基础可能理解困难。本书不是线性叙事,有一些前后对照和系统梳理比较有价值,比如表扬《妖猫传》里的青龙寺。

近现代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建造、研究与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断层。日常所见的都是受西方影响的现代化风格建筑,斗栱、榫卯、梁柱式结构等凝聚了数千年智慧的精髓已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或精巧、或大气的外观之下,在不用一个钉子支撑起一间房间的榫卯结构设计之中,中国古建筑蕴藏了跨越五千年的设计智慧。除了美观之外,如何合理运用各种不同的木质材料、让建筑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让建筑适应环境等,都包含着各代工…

学习古建筑,不仅是从建筑角度去了解建造形式的发展、结构的变化、技术的更新,还应该体会其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更应该去思考古人们在其中倾注的智慧。对其中古建筑的演进和其发展逻辑、中日之间的对比、古人的设计理念、对于今日建筑设计的启迪等内容印象比较深刻。有些内容还是很专业的,需要一定基础。

对普通人略显艰深的古建读物,主要讲建筑结构所能展现的空间、规划、变革,需要一定的古建知识才能读懂。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