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目少年 :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二

0
(0)

怒目少年
: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二

作者:王鼎钧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二

出版年:2013-1

页数:226

定价:32.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王鼎钧作品系列

ISBN:9787108042286

内容简介
······

这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二部,记录的是1942年夏天至1945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的经历、见闻与思考。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作者如散落的一颗小小的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中国人生了气,有时候像滚水,有时候像火山。抗战军兴,中国人蓄怒待发,出气的对象有变化,先对外国,后对本国。……出入于两种怒气(对外国和对本国)之间的我,以一个少年人的受想行识,构成《怒目少年》这本书的内容。”

人活着,好比打开一架摄影机,少年时底片感光,不曾显影,一直 储存着,随年齿增长,一张一张洗出来。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第二部《怒目少年》,正是王鼎钧流亡学生时代的显影。1942 年夏天至1945 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他如散落的一颗小小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今人每谓抗战精神,皆多简化为艰苦奋斗,那可仅能言其表相,唯《怒目少年》得其真谛,故能显现真相,这就是散文大家的意境。——朱西宁

那样一个什么都打碎了的时代,原本世界中所有美好事物转过来全都成了最可怕的威胁,王鼎钧写出的,是从那个时代走出来后,留在身体里,永远的伤疤与恐惧。 ——杨照

丛书介绍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

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齐邦媛、朱西宁、杨照、高华、王奇生推荐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对日抗战时期,我曾经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也在抗战的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我参加国军,看见国民党的巅峰状态,也看见共产党的全面胜利,我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抗战时期,我受国民党的战时教育,受专制思想的洗礼,后来到台湾,在时代潮流冲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里解构,经过大寒大热、大破大立……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王鼎钧

抗战、流亡、内战、白色恐怖……当时天下已乱,但这四部回忆录脉络清晰,藉个人离乱的遭遇显现火焰山似的动荡年代,读来仿佛章回小说,精彩故事一个连接一个——这,其实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换来的!

难得的是作者并未将回忆录写成自己血泪控诉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识,以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将血泪化成明珠,以呈现一代众生的存在,试图唤起今人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的关注和了解。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有史诗般的壮阔和触及灵魂的力量。

《关山夺路》获联合报读书人2005最佳书奖,“回忆录四部曲”获《中国时报》2009开卷十大好书,《文学江湖》获第三届2010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作者简介
······

在台湾,无人不识王鼎钧。在大陆,读者常问:谁是王鼎钧?

他1925年出生于山东兰陵;抗日战争爆发,他在山东老家跟着父亲打游击;1942年,他穿过日占区,到达安徽阜阳就读国立二十二中学;抗战末期,他成为国民党宪兵,历经徐州、南京、上海、葫芦岛、沈阳,洞悉国民党真实面目;1949年,他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穿着解放军服跋山涉水,逃到台湾,乱中景象尽收眼底;1950年代,他进入(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做编审组长、节目制作组长、专门委员,先后主编台北《扫荡报》副刊,台北《公论报》副刊,担任《中国时报》主笔和“人间”副刊主编,幼狮公司期刊部总编辑,阅尽台湾文化界内幕和各色人物的苦辛与沉浮。

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和戏剧之间,著作近40种,以散文产量最丰,成就最大。在台湾,他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和当代散文“崛起的山梁”。

目录
······

怒目少年目录

由兰陵至阜阳路线示意图

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西迁主要路线示意图(第一图)

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西迁主要路线示意图(第二图)与生命对话(代序)1

第一部

1出门一步,便是江湖 …………3

2最危险的事情最简单…………7

第二部

1我,一个伪造的人…………15

2要皇宫,还是要难民营?…………18

3撒豆成兵,聚沙成塔…………21

4我是校长,不是总司令…………26

5我一定能带好你们几千个娃娃…………30

6“入鲁”并未认真实行?…………33

7战争是一架机器,制造秘密…………37

8师友,在光阴里…………40

9莫等闲小看了疥癣之疾…………44

10将门子弟品尝抗战滋味…………49

11这样那样,渐渐长大…………52

12都是生物惹的祸…………57

13小说女主角会见记…………63

14贫穷的母亲养育了太多的孩子…………69

15五叔毓珍…………73

16一百块钱欠了四十年…………78

17群众的愤怒转向了…………83

18那天,战争几乎吞噬我…………89

19我不敢感谢上帝…………92

第三部

1跟着摩西过红海…………99

2梦中,文峰塔上的歌声…………102

3从流亡三部曲中醒来…………105

4把好酒留到末日…………109

5世界上最长的散步…………114

6黄土平原上一行脚印…………120

7宛西,我闻我见我思…………124

8汉江,苍天给我一条路…………127

9一个读庄子的人谈论政局…………132

第四部

1如果……这里就是江南…………139

2最好的哲学老师…………144

3凡是你不知道的事就是新闻…………148

4从军文告引发澎湃的热情…………152

5悲壮与荒谬:无可评论…………158

6牛老师,戏剧与人生…………162

7新师表如此如此…………166

8孤雁不堪愁里听…………170

9爱情,苦闷的象征?…………174

10千里万里,爱情的网罗里…………177

11打日本,我过足瘾了! …………181

12总得让我想一想…………186

13抗战胜利,别有一番滋味…………189

14形象是日渐磨损的币面…………194

15迟到的歌声:散了吧…………197

16王吉林:死有锐于利刃…………201

17兴安日报,文学之路第一步…………206

第五部

大结局…………215

附录

难忘的岁月…………223

"怒目少年"试读
······

一天下午,外面有人找我,出去一看,那人戎装整齐,戴少校领章,不认识。
彼此一交谈,我想起来了,我在《昨天的云》里写过,我家接待过一位云游四方的传教士,他劝我到阜阳来读书,正是眼前这位少校,那时他穿的是长衫,怎么一下子变了另外一个人?
他说他在九十二军工作,直到今天才有时间来看我,他什么也没问,他是尽知内情的人,一切不必问,俗套概免。他说:“我请你…

  • 战争是一架机器,制造秘密
  • 贫穷的母亲养育了太多的孩子
  • 那天,战争几乎吞噬我
  • 黄土平原上一行脚印

评论 ······

鼎公在1941-45四年作为流亡学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与《昨天的云》相比,少了一份对童年的思怀,多了一种在看清人世后对当年种种际遇的思辨。一代人被战争和历史宏浩推着成长,催着成熟,很像小海龟破壳后再无任何呵护保卫,只能用最原始的生命力作为武器,独自去面对那未知的汪洋大海吧

整整一本都是作为流亡学生辗转飘零的记录。与西南联大风格的回忆录不同的是,没有写后来的大师们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而是关注更多天赋平常的普通人怎样在时代的夹缝中活下去。零零散散的叙述中,总有些瞬间,作者的回忆照亮了他们被遗忘的一生,大约这也是回忆录的意义之一。

江来江上读秋水,早岁那知世事艰。

4.5;先是强敌外辱,后遭兄弟阋墙,战火流离人心惊惶的年代,以一个渐开世眼的青涩少年为观察视角,忠实记录了彼时普通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为我们更全面客观地看待那段历史提供多元化角度,不过终究碍于某些原因,提及某些人物时仍有隐晦;二十二中是战时社会百态的缩影,“早岁哪知世事艰”,少年心气的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鸿鹄之志,在西迁路上恐怕磨损得也差不多了。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