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代人

0
(0)

我们三代人

作者:汤一介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年:2016-1-1

页数:492

定价: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00096139

内容简介
······

本书是汤一介先生的遗稿,经整理后首次出版。全书以三个部分分别叙述了作者的祖父、父亲,以及作者自己的身世经历、人物关系、学术著述等内容,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出汤氏一门三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百年社会动荡变迁中的政治命运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术的传承守望。

父亲汤用彤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作者细致地回顾了父亲的人品、操守、个性,以及他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的学问成就。

对于自己,汤一介更以力持客观、自我解剖的态度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学术生涯,将一生悲欢得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沉浮、始终孜孜以求的学术历程等完整地呈现出来。令人深思,也令人感叹!不难想见,这部中国读书人的百年缩影,其历史价值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历久弥新,其学术价值也定会随着一代代学人的深入体会而不断放大。

我对中国文化非常热爱,因为我爱我的祖国,就必须爱我的祖国的文化,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珍惜自己文化传统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

——汤一介

编辑推荐:

★汤一介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遗稿,尘封12年首次出版!用42万字的赤诚讲述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自省和三代国学大师的传承守望。

★星云大师、饶宗颐一致推崇汤一介的学问人品;楼宇烈、乐黛云、成中英、余敦康、牟钟鉴、金春峰、陈可冀、怡学大和尚、钱逊、王博、于丹、林崇德、王守常、李存山、 张广保、干春松、赵白生、苑天舒等近20位大咖联袂推荐。

★国学的的群英谱,大师的朋友圈。在《我们三代人》中,汤一介以纪实的笔法全面介绍了他的父亲、一代国学大师汤用彤与胡适、钱穆、熊十力、吴宓、傅斯年等人的交往,并客观讲述了汤用彤晚年的思想变化,而不为尊者讳。比如用彤先生是如何认识共产党的;国民党败退前,汤用彤为什么选择留在大陆?汤用彤1951年的一份思想检查等。

★自我解剖,秉笔直书,不回避问题。汤一介以忠厚的立场记载了自己一生的悲欢得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沉浮、始终孜孜以求的学术历程。首次用1万多字的篇幅讲述“梁效”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不回避自己的责任。

★真实、真诚、中正的书写态度。

汤家三代人牵扯到很的人物关系,汤一介本着一种同情的理解和中正为人的态度来写这些关系,没有阿谀逢迎,没有吹捧,也没有有意的贬低任何人。这样的书写,堪为后辈典范。

★中国百年学术文化史的缩影。《我们三代人》提供了一个理解百年学术史和文化史的线索,同时也给了我们提供了中国政治史的角度。汤先生在他的学术思想、哲学思想发展当中有很重要的基础就是三代人的传承,百年来中国政治变革、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发展,其实这三代人是中国发展的缩影。

★讲述创办中国私立大学的梦想。汤一介生前一直想把中国文化书院办成一所综合性的私立大学,他在书中全面介绍了他担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期间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梦想难以实现的遗憾。

★首次完整呈现汤氏家训的原始手迹。汤氏家训“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出自汤一介祖父汤霖的《颐园老人生日讌游图自序》中。《我们三代人》首次将颐园老人的珍贵手迹完成呈现给读者。

作者简介
······

汤一介(1927.2.16~2014.9.9)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56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什刹海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大部分著作与论文已结集为十卷本《汤一介集》出版。主编有《汤用彤全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中国儒学史》(与李中华共同主编)、《中华佛教史》(与季羡林共同主编)等著作。以古稀之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竭尽全力地推动中国新时期的哲学和文化建设,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录
······

目录

我祖父

略述家史 / 003

读祖父雨三公《颐园老人生日游图自序》 / 009

读祖父雨三公的诗文 / 015

有关我祖父的一些材料 / 022

我父亲

我的父亲汤用彤 / 027

记我的母亲 / 034

汤用彤先生与东南大学 / 038

用彤先生的文化观 / 040

汤用彤与胡适(一) / 047

汤用彤与胡适(二) / 059

汤用彤与胡适(三) / 077

记胡适给我父亲的一封短信 / 087

汤用彤与吴宓 / 089

汤用彤与熊十力 / 113

汤用彤与钱穆 / 118

汤用彤与傅斯年 / 124

用彤先生与北大复校 / 127

我父亲为什么没有去南京 / 131

儒、释、道,我父亲是哪一家 / 134

用彤先生研究“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 139

父亲如何认识共产党的 / 143

用彤先生的一份思想检查 / 146

1957年用彤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会议上的书面发言 / 156

关于1949年后《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等书的“后记” / 166

读《康复札记》想到的 / 173

关于用彤先生编选的《汉文佛经中的印度哲学史料》和《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 / 180

我自己

我的童年 / 191

到云南与父亲团聚 / 195

我的中学时代 / 204

西去延安幻想曲 / 208

父亲给我的三封信 / 212

我能有什么信仰吗 / 217

北大四院的生活 / 230

东厂胡同大院中的大孩子和小孩子 / 235

我和邓可蕴 / 238

在进退两难之间 / 248

我与“梁效” / 261

父亲对我的唯一一次责骂 / 280

从《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向我提出的问题说起 / 287

我在沙滩的北大和未名湖的北大 / 293

我的子孙成了美国人 / 298

我与中国文化书院(一) / 302

我与中国文化书院(二) / 316

我与中国文化书院(三) / 328

我的哲学之路(一) / 344

我的哲学之路(二) / 369

我的哲学之路(三) / 378

我们为什么要编纂《儒藏》 / 452

最后的七次讲话 / 460

评论 ······

看看知识分子的命运,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如不少之前的评论所言,汤老对于“梁效”一节的回忆十分真诚。但让人深感遗憾的是,本书的价值,似也仅在于这段不到二十页的回忆……【多抓鱼书店购】

汤一介讲了不少真话,书中也有不少干货。

匆匆翻过,大师回忆录读多了会发现文字多数不甚讲究,少韵味。这本书给我启发最大的一点是汤用彤教汤一介读书,如何循序渐进,先读经典的入门著作,再去读元典,若毫无基础直接读元典,一则没有相关专业知识不易读懂,二则易因难而退,灰心丧气。想起本科时读康德,没有一丝一毫西哲背景与粗浅了解,整本书读下来的感觉就是每个字都认识,读完了一个字没读懂。从此,多年不碰哲学,直到现在。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