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诗精编

0
(0)

舒婷诗精编

作者:舒婷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4-12

页数:305

定价:32.00

装帧:精装

丛书:名家经典诗歌系列

ISBN:9787535475008

内容简介
······

舒婷的诗歌是朦胧派诗歌创作的代表,本书精选了舒婷最具有代表性地诗歌一百多篇。这些诗歌善于运用转折、假设、选择和虚拟等句式。这些句式便于表现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的纠结、缠绕、冲突,以及为矛盾冲突的情感寻找解脱、出路的努力。她的诗歌之所以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原因即在此。

作者简介
······

舒婷(1952年-),原名龚佩瑜,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舒婷著有诗集《童年絮味》《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 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目录
······

致大海·1

珠贝——大海的眼泪·4

船·6

初春·8

人心的法则·10

中秋夜·12

悼·14

也许?·16

小窗之歌·18

献给我的同代人·20

群雕·22

馈赠·24

落叶·26

这也是一切·29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31

风暴过去之后·33

土地情诗·37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39

白天鹅·42

还乡·44

“?。!”·46

黄昏星·48

远方·51

诗与诗人·53

黄昏剪辑·55

会唱歌的鸢尾花·61

寄杭城·70

致——·71

赠·73

春夜·75

秋夜送友·77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79

四月的黄昏·81

思念·82

“我爱你”·83

心愿·84

自画像·86

黄昏·88

雨别·89

无题(一)·90

致橡树·92

日光岩下的三角梅·94

双桅船·96

礁石与灯标·97

北戴河之滨·99

在潮湿的小站上·101

赠别·102

兄弟,我在这儿·104

北京深秋的晚上·106

那一年七月·110

呵,母亲·113

读给妈妈听的诗·115

献给母亲的方尖碑·117

怀念·119

给二舅舅的家书·121

送友出国·124

你们的名字·126

国光·128

老朋友阿西·130

聪的羽绒衣·132

再见,柏林西(组诗四首)·134

西西里太阳·138

别了,白手帕·140

神女峰·142

流水线·144

墙·146

往事二三·148

路遇·149

枫叶·150

惠安女子·152

奔月·154

童话诗人·155

放逐孤岛·157

破碎万花筒·159

阿敏在咖啡馆·161

惊蛰·163

白柯·166

水杉·168

旅馆之夜·170

镜·172

水仙·174

女朋友的双人房·176

春雨绵绵·179

眠钟·182

履历表·184

停电的日子·186

秋思·189

立秋华年·191

日落白藤湖·193

始祖鸟·195

圆寂·197

原色·199

……之间·201

复活·203

禅宗修习地·205

滴水观音·207

夜读·209

一种演奏风格·210

安的中国心·212

红卫兵墓地·215

好朋友·217

天职·218

女侍·220

朔望·222

不归路·223

绝响·225

雾潮·227

空房子·229

春日晴好·231

离人·233

山盟海誓·235

叫哥哥·237

皂香草·239

享受宁静·241

对于纯蓝的厌倦·243

这个人·245

血缘的分流(组诗)·248

残网上的虫蜕·257

蚕眠·263

都市变奏·267

平安夜即将来临·277

真谛·279

伟大题材·281

白鹤·283

读雪·285

最后的挽歌·286

评论 ······

前半篇喜欢书写宏大,那些空洞而深刻的字眼“英雄、失败、国家”,却总能在痛苦中找到出口,应该是她那个时代诗人的风格。谈到爱情,舒婷是热烈、含蓄又平等的,还有少女的娇羞和灵性。读到“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如果你是树,我愿是土壤,像这样提醒你,但不我敢”,惊异写出致橡树的女诗人竟这样卑微,后来想想爱情的本质就是卑微吧。她也没有绕开尖锐的话题,必将有人书写时代。最后几首诗比较有灵气,90年代末像思想打开了…

放在床边,随手翻翻,可以读到泪流满面;可以读得心静如水;可以读到年少的我。舒婷是我的诗歌启蒙。

3.5星。接触过的有限的朦胧诗诗人中,舒婷是写得比较易懂得。在这本集子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诗歌虽然朗朗上口,但有时刻意追求押韵,反而成为一种限制;八十年代中期似乎遭遇了一段瓶颈期,但总体还是成熟了;九十年代则最一般,不知是否江郎才尽,写出来的诗几乎都显得寡淡无味了。“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青春的背景正穿过呼唤的密林 走向遗忘”。

她的诗很适宜朗诵。有些诗我只能读一遍,或只能读半篇,重读便力不从心。有很多篇目充满爱的热情,像致橡树、我爱你祖国,而我都觉得太空,我不知道她的热情都是从哪来的。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