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失莫忘

0
(0)

莫失莫忘

作者:秋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3-3-26

页数:320

定价:35.0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508638270

内容简介
······

你是否也有错过的挚爱?

有些人,没有在一起,也好。

如何遇见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告别。

尽述世间最完美的情感,才女作家秋微不留遗憾之作。

回首SARS十年 大时代的变迁动荡 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一场SARS,让他们相遇相恋,相濡以沫。

十年间,他们历经四次告别,分分合合,一再错过。

十年后,人人各自安好,灾难没有带走谁,只留下一段未了情缘,无疾而终。

很多人的人生中,大概都会出现那么一两个人,让我们相信“天意”的存在。

所谓因缘,它们跟欲望的多寡,情爱的深浅,都没有关系。那就是关于欠与还的宿命,两个人,因缘未尽时,怎么样都分不开,尽了,则就是尽了。

只有怨偶才会毕生痴缠下去。真正相爱的人,总是不得善终。

不论承认与否,生命的底里是彻底的孤独,而爱的底里,则是回归孤独,接纳孤独,面对孤独,并且成全孤独。这些因爱而为的回归,接纳,面对和成全,是一个人,此生,能为他所挚爱,可能做到的,最好的事。

“莫失莫忘”取自“相爱时不离不弃,分开后莫失莫忘”,这句话是秋微对感情的信仰,也是她对善缘的执念。熟读《红楼梦》的朋友更会觉得亲切,因为“莫失莫忘”就是贾宝玉那块通灵宝玉上刻的字,代表着一段看似完美实则无终的金玉良缘。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作者简介
······

秋微,一个被称为活在21世纪的张爱玲式的女子,会写锦绣好文字,会作曲,会填词,会喝二锅头,主持功夫了得,牙尖嘴利,妙笔如花。她对庞杂的世界中微弱跳动的人心有着足够饱满的感知,并且具有将文字可视化的技能,叙述故事的能力像一个文字导演,异常的冷静温柔。在她看来,对一段感情来说,比遇见更重要的是,学会告别和放手。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主题。爱是一生最好的修行,能安放好情感,就能安放好人生,如何被爱比怎样去爱更值得学习,毕竟这一生所得都终究是一场命运赐予的“善缘”。

目录
······

非典型开场

>>>

早春时,我应杂志之约写一个关于“北漂”的系列采访,其中一个受访者,在我们见面聊了两次之后,有一天,他忽然来找我。

到了约好的咖啡店,他在我两米之外的对面坐下,点了一支烟,然后对着那支烟袅袅燃起的方向说:“有些话,想说出来。想了一阵子,好像只能跟陌生人说出来。”

看我未置可否,他又说:“体检查出了肿瘤,就要去动手术了。怕家人担心,跟谁都没提。别的也没什么好怕的,只是这阵子,常想到一个人,就怕这些话,如果……来不及说出来。呵呵。”

这是一个让“陌生人”难以拒绝的理由,因此我安静地坐在他对面,听他讲了他和那个女孩儿的故事。

他们从认识到分开,十年。他讲完这十年,用了四个小时的时间。

结尾时,他说:“不管以后会不会跟谁在一起,我心里始终都有一个地方,是属于她的,也不管我们以后还会不会再见。我心里都会想,只要她过得好,就好。”

这独白听起来多么耳熟,大概在我们周遭许多有聚有散的“两个人”之间出现过。

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心底里交替出现了很多画面,有北野武的《玩偶》,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甚至是胡兰成写的《今生今世》。似乎“此事古难全”是一条必由之路,路上落英缤纷,一路到头,满地是不至于落寞的遗憾。

是的,遗憾。

他脸上某一个瞬间的神情很像《暗恋桃花源》里老年的江滨柳。

能拥有这种神情的人,大多都是遗憾满满,大多都是已经低眉顺耳自愿承认了冥冥之中有一些人力难逆的力量,我们通常会把那称作是“命运”。

然而,多数人并没有江滨柳经历过的乱世可供自己把情感生涯升华成“倾城之恋”。

也不必。

“我可以把它写出来吗?”我问。

“当然可以,只是,也没什么可写的吧,呵呵,无非都是些平常事。”

那男子说,嘴角抿出一个对自己释然的笑。

他走了之后,我顺手拿起桌边一本翻开的书,那一页上,是慧敏法师说的话:“分手之后,过了很长时间,如果走路时突然闪过‘要是他过得幸福就好了’的念头,说明我也做好了要幸福起来的准备。”

嗯。这世上之事,过去了,不就都成了“平常事”吗?

况且,时光又能允许什么事过不去呢?

始终觉得,情感生涯是一生最好的修行,能安放好情感,就能安

放好人生。

心之外的事,都可以不是大事。

“心”可放得下任何时代的变故,反而,并非是所有的时代都容得下“心”的增损,哪怕,有时候只是那么回头时的一念,那一路颠沛,也可以自成千古。

男子告诉我的故事,让我在那天做了一个决定,我要把它写下来,用“我”的心情。不管有多少“真事隐去”或“假语村言”,每一个在路上的人,都难免一两场狭路相逢:此生,总有一个人让你心怀惦念,让你因他才内心重获柔软,让你在念及他的时候最终清楚地明白,原来,“爱人如己”才是最终的,也是唯一的出路。

如何遇见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告别。

有些人,没有在一起,也好。

当回忆时,心里仍旧生出温暖,那终究是一场“善缘”。

因着那些心生善念,让人懂得,唯有爱让我们即成“你我”,“我们”从此是宇宙中的一体,即使不再相遇,也永远不会分开。

后记

2003 年成为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SARS。

十年之后,有很多“事情”已不太记得清,但就记得很多的“画面”。其中有一幅画面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独自在家,满屋子烧艾条的味道——那时候流传说熏艾条能预防SARS 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我正在读《圣经》,当看到《马太福音》中的这几句时,我哭成了泪人。“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怜恤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那是被迫自己把自己关在家的不知多少天,期间,传说中的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在短短一个多月里,我迅速而密集地经历了其中四样。

在当时,好像真的很需要安慰和怜恤。

十年之后,当回忆那个画面时,留在心里的,就只有那天的阳光灿烂,和那次哭泣前心底受到触碰时松软下来的那种被驯服的感动。

没有了恐惧的慌,也没有了自怜的酸。

不免感叹,时光真神奇,它真的能“抚平”内心的伤。

只是,“抚平”不等于“遗忘”。经历波折时常奇怪,为什么人在碰上天灾人祸的时候心底纯良的那一面特别容易被调动,一旦天下太平反而常常会表现得锱铢必较或麻木迟钝,仿佛天性中的真善美需要磨难的刺激,方得以顺利释放。

而即使当某些发生和遭遇与此刻的我们无关,又有什么保证书能发给自己永葆健康快乐,让日子过得像贺年卡上烫金的祝辞?

这十年,有那么多共同经历,以至于最初在设计故事发展的时候,我为男女主角设计出分分合合的“社会原因”和“环境因素”竟多达四十几种。

写到后来,素材像自动跳进故事进程中一样自行取舍,我再次认命地发现,原来所有的发生都服务于内心,不论那是真实的生活,还是写作的虚拟。

这大概就是我写这篇小说最初的动因:不管经历过什么,要紧的是不要忘记保护好自己内心那一定存在的纯良,并让它尽可能多的作用于左右。天晓得当所有人最终必定会离我们而去之后,那才是这一程我们能在最后留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所谓,爱。

哎呀,其实有时候我也有点儿受不了自己没什么节制地甩酸词儿。

你呢?哈哈。

评论 ······

前两天闲逛时看见时被书名打动了,很意料之中的故事,不到一个半小时就看完了,当然作者为了fit in 那些大时代背景的环节,自然要牺牲故事的可信度和流畅性,虽然没有什么太出彩的部分,但也没有什么太离谱的,这三星是给作者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讲故事的心。书中有句话说得很对,爱情生活精彩的人才没空去写爱情小说呢,这些不过是都我们这些没有归宿的人用文字构筑给自己的幻想空间罢了。亦舒说过,只有怨偶才毕生痴缠下去。…

作者消费完SARS 的噱头后,满篇只剩下卖弄和矫情。长相平平,内心文艺的女主凭着一本理智与情感钓到钻石王老五然后无下限地作,号称是两人十年的纠葛,实际上却是女主一个人怎么踩到狗屎运从攀着莫名其妙的某部长的妻女从穷酸文青摇身变成资产千万的艺术家的作神经历,呵呵了我就。迅速完成资本积累后,作者遮羞布都不要了,开始各种秀格调,秀情怀,书中大段大段的独白,旁白,初恋对象来趟北京说得话比艺术讲座还艺术讲座,…

好久没有一本书让我不下去了。。。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