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

0
(0)

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

作者:OrhanPamuk

出版社:馬可孛羅

原作名:İstanbul:HatıralarveŞehir

译者:何佩樺

出版年:2010-4-9

页数:420

定价:NT$420

装帧:平装

丛书:當代名家旅行文學系列

ISBN:9789866319105

内容简介
······

「伊斯坦堡的命運就是我的命運:我依附於這個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

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瓦解之後,世界幾乎忘了曾經叱吒風雲的伊斯坦堡存在過的事實。這座帕慕克所生長的城市如今窮困潦倒,在它長達兩千年的歷史以來從未像現在這般遺世獨立。對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堡一直是一座充滿帝國遺跡與銷聲黯然的城市。他自己的內心也一直與這段銷聲黯然的過往爭戰不休,終於體悟出能超越這段記憶的唯一方式,就是與這段輝煌過如今卻澹然的歷史和平共存下去。

.

帕慕克於一九五二年出生在伊斯坦堡的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從小他就是個愛做白日夢的孩子,住在土耳其市中心為人所熟知的其中一棟建築—「帕慕克公寓」,而且帕慕克家族的分支分戶全都住在同棟公寓的不同樓層中。隨著時光遞嬗,家庭的生活型態也隨著土耳其的政經情勢而改變,對於帕慕克來說,整個家族群居的公寓不僅是成長的中心,整個伊斯坦堡更是圍繞著這幢公寓再向外延伸的世界。

.

如今作家帕慕克以其獨特的歷史感與善於描寫的傑出天分,重訪他家族的秘辛與習性,發掘出那些舊地往事的梗概和脈絡,拼貼出形形色色的當代城市生活。經由他的引導,和透過他所剖析自己家族的秘密和特質,我們跟著走進了鄂圖曼帝國的文明之中,在帕慕克筆下所營造的時代氛圍和字裡行間,處處透露著對土耳其文明的感傷,呈現出傳統和現代之間多所衝突的城市歷史,不啻為一本自傳性質的城市傳記。

.

隨著帕慕克對伊斯坦堡的記憶,在他頹圮的鄂圖曼別墅中、後巷裡和水道之間,我們幾乎可以目睹伊斯坦堡的歷史遺跡,和他個人失落的美好時光。除此之外,在他的回憶之中,還介紹了幾位伊斯坦堡的作家、藝術家和殺人犯,為這座他稱之為家鄉的城市,提供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作者简介
······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

1952 年出生於伊斯坦堡,除了花三年的時間待在紐約之外,他在伊斯坦堡科技大學主修建築,以及在伊斯坦堡大學念新聞研究所。自 1974 年開始有規律的寫作起,至今從未間斷,而且得獎成績斐然,他的作品被評論為「當代小說中最新穎、最具原創性之作。」

.

自 1979 年出版第一部作品 Cevdet Bey ve Ogullari 以來便得獎不斷;1985 年出版第一本歷史小說《白色城堡》,讓他享譽全球,《紐約時報》書評稱他:「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這本書得到 1990 年的美國外國小說獨立獎。1990 年出版《黑色之書》(The Black Book)是一個里程碑,這本小說讓他在土耳其文學圈備受爭議的同時,也廣受一般讀者喜愛;1992 年他以這本小說為藍本,完成 Gizli Yuz 的電影劇本,並受到土耳其導演 Omer Kavur 的青睞。1997 年他的《新人生》一書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轟動,成為土耳其歷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書籍。1998 年他的第六本小說《我的名字叫□》出版,這本書確定了他在國際文壇上的的文學地位,獲得 2003 年都柏林文學獎,獎金高達十萬歐元,是全世界獎金最高的文學獎。2004 年出版小說《雪》(Snow),英國《泰晤士報》評為「與當今時代具有深刻關聯的小說」。

.

2005年,帕慕克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殊榮。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最高榮譽。

.

.

譯者簡介

.

何佩樺

.

一九六六年出生,台灣台中人,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主修英語教育。

.

曾兼任講師,現專事翻譯。譯有:《夜航西飛》、《慢船到中國》、《亞平寧的愛情與戰爭》、《重返西西里》、《游牧女之歌》、《西班牙星光之路》等書。

.

喜好文學、音樂、靈魂的鮮花與美酒。

目录
······

導讀一:這城市令我憂傷 / 阮慶岳

導讀二:伊斯坦堡就是我的命運 / 韓良露

.

01 奧罕的分身

02 幽暗博物館內的照片

03 我

04 帕夏宅邸的拆毀:哀傷的街道之旅

05 黑白影像

06 勘探博斯普魯斯

07 梅林的博斯普魯斯

08 母親、父親,和各式各樣的消失

09 另一棟房子:奇哈格

10 「呼愁」

11 四位孤獨憂傷的作家

12 我的祖母

13 歡樂單調的學校生活

14 痰吐止禁

15 拉西姆與都市專欄作家

16 不要張著嘴巴走在街上

17 繪畫之樂

18 科丘蒐集的史實與奇事:《伊斯坦堡百科全書》

19 征服或衰亡?土耳其化的君士坦丁堡

20 宗教

21 富人

22 通過博斯普魯斯的船隻、有名的火災、搬家、以及其他災難

23 內瓦爾在伊斯坦堡:貝尤魯漫步

24 戈蒂耶憂傷地走過貧困城區

25 西方人的眼光

26 廢墟的「呼愁」:坦皮納與雅哈亞遊貧民城區

27 美麗如畫的偏遠鄰里

28 畫伊斯坦堡

29 畫畫和家庭幸福

30 博斯普魯斯海上船隻冒出的煙

31 福樓拜於伊斯坦堡:東方、西方與梅毒

32 兄弟之爭

33 外僑學校的外國人

34 所謂不快樂,就是討厭自己,討厭自己的城市

35 初戀

36 金角灣的船

37 與母親的對話

评论 ······

…………()文字很好了,磕磕巴巴读的非常艰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繁体不习惯…开始误会这本书是风俗向(??)来读,也算有些这个意思了…“仿佛很有道理!”的优美句子不少,气氛也很到位,但谜之觉得这个中产阶级诺奖得主自我中心很欠揍,虽说要不是这样也不会是诺奖得主,而且本质上这算是一本回忆录…()其中提到谷崎润一郎狂吹日式住房后就自己吐槽绝对不想住这样的房子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回事(重点错)

城市记忆夹杂着心酸的历史

一个人对一座城要有多爱,才能这样絮絮叨叨写下自己在这里几十年的回忆。我的土耳其朋友跟我聊过伊斯坦堡,就提到过奥托曼帝国消失后伊斯坦堡人的失落,看到书立刻明白,就是这里说到的「呼愁」。其实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哪个民族不是如此。即便是像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不也在怀念「曾经伟大」的那些日子吗。//喜欢伊斯坦堡,因为她有多种宗教的融合,有纷乱嘈杂的市井,有在晨晖夕阳里奥托曼建筑,也有伴着船鸣的博斯普鲁斯,…

乱序展开的自传,能从只言片语中窥视帝国的衰败。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