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罗多德的镜子

0
(0)

希罗多德的镜子

作者:[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出品方:见识城邦

原作名:LeMiroird'Hérodote

译者:闫素伟

出版年:2019-8-15

页数:448

定价:88

装帧:精装

丛书:见识丛书

ISBN:9787521706277

内容简介
······

古希腊历史学家、“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不朽之作《历史》不仅记述了希腊人和波斯人之间重大的历史冲突,而且也是西方对文化差异问题最早的探索。弗朗索瓦·阿赫托戈集中围绕文化差异这一问题,就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如何表现这种文化差异进行了探究与阐释。他通过考证希罗多德笔下的非希腊人,也就是斯基泰人的风俗和信仰,来分析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是如何描述、理解一种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又是用什么语言、修辞和哲学手段把他的文本塑造成一面镜子?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弗朗索瓦·阿赫托戈改变着我们对“历史之父”的理解。他笔下的希罗多德与其说是一位成功的希腊的编年史家,不如说是一位追求与众不同的杰出作家。

阿赫托戈借助细致的洞察力和扎实的文献功底,为当代人理解希罗多德的著作提供了强大的新工具。读者不仅可以跟随作者在书中找到阅读历史的方法,体会新发现的乐趣,尤其难得的是能在回溯中现场观摩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如何在早期研究中探索历史学的根本问题。

—————-

【编辑推荐】

1. 踏入传统史学禁区,探索历史学家的使命和权力限度。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历史学家不断地在镜子里照见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地探索自己的身份:历史学家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是提问者,也是被提问者。要处理某一时代不容易被直接证实的“普遍共识”,显然是传统史学的禁区。阿赫托戈借助细致的洞察力、扎实的文献功底和强大的分析能力,踏入传统史学禁区,探讨历史学家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究竟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2. 关于文化边界、他者和异质文明问题的思考,对当下不同文化的共存共荣提供了思路。

作者通过考察古希腊人如何看待非希腊人,如何理解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信仰、风俗和语言,为当代人跨越文化鸿沟理解异质文明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3. 从文学、史学、修辞、人类学、哲学多视角探究不同文明间的文化差异。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不朽之作《历史》是西方对文化差异问题最早的探索。阿赫托戈摆脱历史学局限,从文学、修辞、人类学多角度考察《历史》中反应的不同文明间的文化差异,改变了我们对希罗多德的既定印象,也启发了我们如何回溯历史现场。

—————-

【赞誉推荐】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历史学家不断地在镜子里照见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地探索自己的身份:历史学家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是提问者,也是被提问者,说到底,他总是被引导着不承认自己的头衔和资质。他是谁?是历史学家还是说谎者?…… 他是干什么的?他是在为君主或者某个城邦效劳,是君主或者某个城邦观察世界的眼睛?他的文字是为了传承他们的记忆?

……

希罗多德的镜子还是历史学家的眼睛,这双眼睛观望世界,讲述世界,让世界在希腊的知识空间有秩序;希罗多德在这样做的同时,为希腊人建立了一种对刚刚过去的事物的表现。他让自己成了古希腊叙事诗的吟游者和实地勘察者。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François Hartog)

我非常高兴和阿赫托戈先生讨论古代的资源。我想说,阿赫托戈先生的史学研究具有当代的重要性。法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史学大国,都有着伟大的史学传统。中国已经翻译了法国的很多史学著作,比如布罗代尔、韦尔南、勒高夫,现在又译了阿赫托戈,他们都是法国杰出的史学家。阿赫托戈先生的书的出版对于中国学术界是一个好消息。

——赵汀阳

作者简介
······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Fran?ois Hartog)

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新史学”代表人物。1946年生,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历史学教授,任古典和现代历史文献学教席,同时也是路易·谢赫耐古代社会比较研究中心和历史研究中心(CRH)的成员、世界权威历史学术期刊《年鉴》杂志的十五人学术委员会成员。1997年,弗朗索瓦·阿赫托戈成为历史学家协会的六十名初始成员之一。

阿赫托戈深受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和德国史学家莱因哈特·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的影响。他始终关心的问题包括:关于文化边界和他者的思考、时间和时间观念的流变、古代史和对古代历史的使用。他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常常是跳跃式的,从不局限于单一的历史时期和地域,而是在时空中穿梭和捕捉流变。其主要作品有《历史性的体制——当下主义与时间经验》《出发去希腊》《希罗多德的镜子》《灯塔工的值班室》《古代人,现代人,野蛮人》《尤利西斯的记忆:古希腊的边界叙事》《历史的证据》等。

目录
······

2001 年版本前言 古老的希罗多德:从史诗到历史

参考书目的增补和修正

引 言 希罗多德的名字

希罗多德的镜子

第一部分 想象中的斯基泰人:空间、权力和游牧人的特点

希罗多德的斯基泰人:斯基泰之镜

第一章 斯基泰王国在哪里?

斯基泰人是什么人?

第二章 行猎者被猎杀:“通道”与“无路可通”

叙述的限制

行猎者被猎杀

波斯的“重装步兵”

不战而战

“通道”与“无路可通”:一次迷路的故事

第三章 边界和相异性

阿纳卡尔西斯和斯基莱斯:违规离开荒蛮之地

萨尔莫克西斯:盖塔人的毕达哥拉斯

边界和相异性

第四章 国王的身体:空间与权力

生病的身体

肉体之死:国王的葬礼

首领想要人头

第五章 空间与神:“自己煮自己”的牛和阿瑞斯的“饮品”

阿瑞斯的“饮品”

结 论 游牧人的问题

权力与空间

用以表达的词语

第二部分 希罗多德,吟游诗人和旅行者

引 言 推而广之

第六章 相异性的修辞

差别和颠倒

比较和相似性

对“ 奇闻逸事”的衡量尺度

表述、命名、分类

描写:看见和让别人看见

被排斥的第三者

第七章 眼睛和耳朵

目睹、耳闻

在文字和口语之间

“我说”,“我写”

表述的各种手段

神话与愉悦,或者“ 神话癖”

新的信誉

结论 分享的历史

评论 ······

对希罗多德《历史》中斯基泰人记述的话语分析,几句话可以说清的道理,啰哩啰嗦扯成一本书。法国人的理论癖好,如果没有福柯那种发现陌生史料的能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就是一种空洞无物、洋洋自得的炫技,又臭又长,难以卒读。

之前翻了一下英译本,草草地看了一下。这次算是比较认真看了。如果不是很感兴趣文本分析的部分直接跳到第二部分看就行(加上第一部分的结论)。非常好的希罗多德史学研究。人们对总认为希腊更接近时间上晚近社会的形态。如果“相异性”要生效,就需要承认这种相异性产施行在共同的时空中。国内学者有些把阿托格在本书中的讨论和霍尔他们搞的希腊人与蛮族研究混在一起了,其实不完全是一码事。

10%
✅说到底《历史》究竟是什么?什么是historiē(调查)?什么是histōr(看见,知道)?或者,历史之父是历史学家吗?

不太行。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如此还是我脑子不行,经常一段话绕来绕去在说同一个意思,最后还给他整不明白了。这么多字还没《历史》译者徐松岩的序言写得清楚。前半部分讲斯基泰人,还以为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发现,结果结论就是他们是蛮族人……有必要花一半的篇幅论证吗?全书结论也是相当于放了个p。倒是收了一堆书单。全书结论举例如下。
“通过一系列表述标记而运用的相异性修辞的格和程序,他是看见的主人,是知道的主…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