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装插图典藏版)

0
(0)

我们(精装插图典藏版)

作者:扎米亚金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品方:天下智慧文化

原作名:We

译者:赵丕慧

出版年:2013-11-1

页数:243

定价:CNY32.00

装帧:精装

丛书:反乌托邦三部曲(精装插图典藏版)

ISBN:9787540233358

内容简介
······

焚书年代的文学珍品!观照现实、启迪思想,值得反复品读,时隔半个多世纪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影射力!

1. 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源头之作,反极权政治的经典之作,曾被作者的祖国——前苏联封禁达六十多年。

2. 1994年获旨在表彰具有自由主义精神的幻想小说大奖——普罗米修斯奖的“名人堂”奖。

3. 作者与高尔基同为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的文学导师,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希区柯克的悬疑故事《谋杀1990》处处闪现《我们》的影子。

4. 国内绝无仅有的精装插图收藏版。

译本佳,出自台湾最勤奋、最畅销书译者赵丕慧之手。30多幅新鲜珍贵图片,一次关于作者和作品的图片盛宴。15幅出自俄罗斯知名设计师之手的精美插图。

《我们》描写了一个发生在未来的幻想故事:在一体国,公民没有姓名,只有号码。这里的人被包围在“绿墙”中,墙内的建筑包括寓所都是由玻璃或是其他透明材料制作或建造的,每个人都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下毫无保留。公民的生活遵循着统一的作息时刻,所有人在同样的时间从事同样的事情。任何敢于反对这种“幸福”的人都将会受到惩处。在这个透明的世界里,男性公民——机械工程师D-503,爱上了美丽、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公民i-330。一体国的好公民与一体国的反抗者的爱情在真与假的恍惚、对与错的犹疑中展开。故事的结尾:男主人公做了想象力切除手术,看着曾经为之神魂颠倒的爱人被送上死刑台而无动于衷……

作者简介
······

作者:扎米亚金(1884—1937),俄罗斯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与高尔基同为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的文学导师。以风格独具的民间口语叙述文体和幽默讽刺的笔墨驰誉文坛,被称为“语言大师”、“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代宗师”。中学时以语文成绩突出获得奖章。1902年进入彼得堡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学,其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两次被流放。十月革命前被派往英国参与建造后来命名为“列宁号”的破冰船;十月革命后回到苏联,在彼得堡工学院任教,同时参与文学活动。后来因创作针砭苏联政府弊端的作品(主要是《我们》)而遭到封禁。1931年写信给斯大林请求出国,获准出国。此后流亡欧洲,定居巴黎。1937年3月,因心绞痛病逝。主要作品有《外省小城》、《遥远的地方》、《岛民》、《我们》等。

译者:赵丕慧,一九六四年生,辅仁大学英文硕士,现任教于台湾静宜大学和朝阳科技大学。译作有《易经》《雷峰塔》《少年Pi的奇幻漂流》《伤心咖啡馆之歌》《丝之屋》《黑塔》《穿条纹衣的男孩》《不能说的名字》《珍爱人生》《我在怪怪岛的日子》《哭泣的树》《幻影书》《漂亮人生》等几十种。

目录
······

焚书年代的文学珍品 /乔治•奥威尔

札记一

札记二

札记三

札记四

札记五

札记六

札记七

札记八

札记九

札记十

札记十一

札记十二

札记十三

札记十四

札记十五

札记十六

札记十七

札记十八

札记十九

札记二十

札记二十一

札记二十二

札记二十三

札记二十四

札记二十五

札记二十六

札记二十七

札记二十八

札记二十九

札记三十

札记三十一

札记三十二

札记三十三

札记三十四

札记三十五

札记三十六

札记三十七

札记三十八

札记三十九

札记四十

大家读

先知先觉的魅力/ 止庵

人需要高尚价值的想象 / 徐贲

"我们(精装插图典藏版)"试读
······

札记一
提纲:
一份公告
最睿智的线条
一首诗
今天《一体国官报》刊登了一份公告,我把原文转录如下:
“整体号”再过一百二十天即打造完成。第一艘“整体号”升入太空那历史性的一刻即将到来。一千年前,各位英勇的祖先征服了整个星球,建立了一体国的权威,而在今天各位则是要成就更辉煌的丰功伟业:有了这艘喷火式、电动、玻璃材质的“整体号”辅助,你们将解出无穷的…

  • 札记一
  • 札记二

评论 ······

追溯到反乌托邦的源头,一个天才头脑所塑造出的从无到有。这是<我们>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品质。但我总认为这是一场误解,我是说,有许多时候,他的其他优点都被这一则品质给彻底掩盖了。即使不谈作品意义的超前,而只论内容,他也依旧是一部伟大到让人顿觉渺小的奇作。后世的其他同类文学作品,最著名的<1984>与<美丽新世界>,均是取材自<我们>,并将其中的主要观点极端且更为理性的放大完善的产物。

极权主义不仅摧毁政治,扭曲经济,更会毁坏任何形式的精神创造,大面积制造精神死亡。#2019-044-8.8分#

与其说这是一本政治文学,不如说我觉得这更像是一个爱情故事。有一点想起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而不是《1984》。我尤其喜欢I-330的结局,头向后仰着窒息而死,我从一开始就觉得她会死。此外,我很不喜欢这个翻译,一点儿俄罗斯文学的宏阔感都没有。46.

看完1984再看我们,读书顺序导致看的略无感了。1984中压抑的气氛更容易被感知吧。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