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菜天下(上下册) : 潮汕飲食習俗的人文觀察

0
(0)

潮菜天下(上下册)
: 潮汕飲食習俗的人文觀察

作者:張新民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潮汕飲食習俗的人文觀察

出版年:2011-2

页数:538

定价:120.0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306038159

内容简介
······

新版《潮菜天下》分为上下两册,其内容更加丰富,主要从人文的角度对潮汕的饮食习俗进行更全面的考察,作者逻辑缜密,想象丰富,文笔优美。同时,本书邀请美食大师林自然撰写菜谱,介绍潮州菜肴的具体做法,还邀请著名书画家郭莽园用国画为书本插图,既有艺术欣赏性,又有可读性。该书的出版,对于弘扬潮汕饮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

《潮菜天下》的作者简介:

张新民,土生土长的潮汕人,自幼嗜食兼好文学、民俗。做过工人、职员和记者等多种职业。业余坚持写作,有新闻特写集《时代快照》和专著《潮菜天下》(山东版)行世。2009年与蔡澜合作,在香港出版《潮州帮口1-潮菜之旅》、《潮州帮口2-与神同桌》、《潮州帮口3-美味传说》。

作者张新民于2010年12月15日在《潮菜天下》下册的“后记”中写道:

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潮菜天下》很快就要与读者见面了,有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新版中大版)和旧版(山东版)到底有哪些区别?

《潮菜天下-潮州菜系的文化与历史》(山东版)于2006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初次出版发行。该书收录我写的美食散文108篇,对潮汕的饮食习俗和历史文化进行系统地考证和阐释。出版后在海内外潮人和饮食界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不久即获2006年度汕头市文艺精品奖(最高奖项)。获奖理由被认为是“集学术性、可读性、艺术性、收藏性于一体,以独特的视角考察潮菜文化与历史,弘扬了潮汕的美食文化”。一些媒体报道时说我是“十年磨一剑”,这个我也认了,实际上我前前后后花在《潮菜天下》上的时间可能还不止十年呢。

我写的这些关于潮汕饮食文化的考证文章,几乎每篇都需要去翻阅很多种资料文献。即使如此,有些篇目如果不是自己在饮食上下过童子功还真无法完成,比如那些从不见于任何书籍的食俗和民谣,多数是我儿时的亲历和记忆。有时为了透彻了解某种食材及其烹饪方法,我还会买来试做,摄影存照和品尝评价。但这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远远不止于此,为了不将文章写成艰涩的考据文字,我采取一种极其笨拙类似厨师做菜的方法来写作:事先对题目的考证就像厨师在备料,但客人未至,这菜暂时是不能炒的。我落笔的时间通常都是在报纸专栏文章截稿之前的那个夜晚,这时夜阑人静,在交稿的压力下,在酒精的刺激下(这想必就是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经过大约一周时间的调整,我的心智、情绪和肢体变得兴奋而激越—我的那些美食散文,全部都是在这样一种最佳的生命状态下完成的,每篇文章都像一道创新菜肴,我已尽力做好,就请大家品尝评说。

2009年4月,经蔡澜先生推荐,我到香港参加一次文化活动,认识了高永文先生、蓝列群小姐、潘耀明先生等很多新朋友。高永文先生是一位热情无私的潮籍医生,“2010年度第一届感动香港十大人物”获奖者。当时我跟他虽是第一次见面,却已通过电话并且有邮件往来,知道他很喜欢《潮菜天下》(山东版)这本书,前前后后买了近200本广赠亲朋好友。蓝列群小姐和潘耀明先生对香港的出版业相当熟悉,在他们的提携和推荐下,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决定将我当时所写的全部180篇美食散文编成三卷本的《潮州帮口》丛书,用繁体字版在海外出版发行。

作为蔡澜先生主编的《蔡澜华夏美食系列》丛刊的第一辑,《潮州帮口》出版后也引起海外华人世界的关注,有多个旅游团体甚至按照书中的线索组织过“潮汕美食文化之旅”,专门来潮汕寻味。

新版(中大版)的《潮菜天下》分为上下两册,共收录我迄今所写的全部美食散文216篇。上册主要对《潮菜天下-潮州菜系的文化与历史》(山东版)的内容进行增订,修改了不少文字,更换了很多照片,还增加了蔡澜先生、周楚奇先生两篇序言和《林自然精细潮州菜谱1》。下册《潮菜天下-潮汕饮食习俗的人文观察》全部采用新写的文章,同时增加了《林自然精细潮州菜谱2》。

林自然先生是声名卓著的烹饪大师、汕头市美食学会主席、当代潮菜的领军人物。近些年来,他对传统潮菜不断进行改良创新,其成就为餐饮业界所注目。能邀请他亲自撰写菜谱,介绍潮州菜肴的具体做法,无疑让本书添光加彩,也使本书从旧版的单纯“教人食”上升为“教人食兼教人做”,提高了本书的实用性。汕头市美食学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著名书画家郭莽园先生不辞劳苦,亲自为本书进行装帧设计,还结合本书的内容,精心创作了十多幅国画插图,为本书注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提高了全书的艺术欣赏性。

所以本书的出版,绝非我一人之力所为,而是众缘相合,众人鼎力的结果。举例来说,本书的很多优秀摄影作品和珍贵历史图片,就是由韩志光先生、韩荣华先生、翁志雄先生、全南海先生、马卡先生、王海鹏先生、黄松书先生、陈志强先生、张焕明先生、吴大鹏先生、林凯龙先生、李俊伟先生、柯晓先生、王裕生先生、钟锡荣先生、郑宇晖先生、陈志伟先生、何志林先生、吴俊荣先生、怒马先生、曾立宇小姐、张舒小姐和姚建平先生、陈彦淑小姐、陈辛谷先生、陈益群先生、陆松华先生、马畅小姐等很多人提供的,没有他们的帮助,本书就不可能有如此精彩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

本书出版时得到蔡澜先生、黄挺先生、隗芾先生和周楚奇先生作序推介,实在深感荣幸。周楚奇先生我至今跟他还未曾谋面,序言原是他发表在香港《信报》上的文章,一位朋友看见了告诉我才知道。想用作本书序言时我设法跟他取得电话联系并获得允许,但索要个人小照未果,所以序言作者中只有他没有照片。

本书的出版,还得到江宏先生、陈照濠先生、刘传喜先生、李春淮先生、萧莉小姐、林小彬先生、陈桂源先生、萧文清先生、蔡昊先生、周修展先生、黄瑞平先生、郭淳先生、庄展鹏先生、林震先生、郭楠先生、林纯孝先生、陈汉初先生、王文成先生、黄楚华先生等很多领导、师长和汕头市美食学会的“酒肉朋友”们不遗余力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诚挚地感谢所有促成本书出版的人,对他们的慷慨和玉成表示最衷心的谢意和敬意。

另外说明一下:本书在考释潮汕方言俗语时,对一些俗读字用反切或直音进行注音,如下册《寒乌热鲈》一文中标注“寒”字的读音为[肝],其右上角的阿拉伯数字为潮汕话的声调符号。按潮汕话共有八个声调,名称分别是“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例字如“诗、死、世、薛、时、是、示、蚀”,声调符号依次为“1、2、3、4、5、6、7、8”。潮汕方言读音古崛奇异,很难掌握,对其不感兴趣的读者尽可跳过不究。

蔡澜,香港著名美食家、作家、旅行家、影视节目主持人),在香港《壹周刊》杂志总第885期、2007年2月22日出版的“壹乐也”专栏,原文标题为《潮菜天下》,今作书序一:

张新民这本《潮菜天下》,将旧潮菜的历史和做法一一记录,实在是本好书。多年后,当潮菜完全灭绝时,至少存着文字,让后代的有心人加以重现。

阅此书引起我对潮菜的种种怀念,书中提及的鲎、薄壳、鱼生、护国菜、牛肉丸、妈祖宫肉粽、真珠花菜猪血汤、黄麻菜、姜薯等等,都是美味的回忆,研究潮菜,喜欢潮菜的人,不可不读。

说到潮菜,从“糜”开始,糜就是潮州粥。

潮州粥要用猛火,水一次加足,煮至米粒刚爆腰就算熟了。这时候整锅粥让余热糜化,米粒下沉,上面浮着一层如胶如脂的粥浆,就是潮州糜了,和广东粥截然不同。

从送糜的小菜,就能看出潮州的文化。潮人叫这些菜为“杂咸”,当然以盐渍为主:蔬菜、肉类、鱼虾蟹贝壳类,都腌制得咸得要命。海中的小生物一点也不放过,小蟹小贝,全部食之。像蟛蜞和黄泥螺,和宁波人吃得模一样,这代表了什么?代表两个地方从前都很穷困,小量盐渍,才可多下饭下粥。

小水产的腌制,潮州人用个独特的字,称之为“鲑”,这与三文鱼的鲑搭不上关系,潮语发音为“果娃”,黄泥螺叫成钱螺鲑,小鱿鱼腌制的是厚尔鲑,虾苗腌制的是虾苗鲑。有时,几颗盐腌薄壳,也能吃几碗糜了。

其他杂咸有鱼露泡制的大芥菜和芥蓝茎。菜脯、乌榄、榄角、香腐条腌杨桃咸巴浪鱼、熏鸭、橄榄菜、豆酱姜、贡菜等等等等,数之不尽。我上次去金海湾酒店摆早餐,自己到菜市场中找,铺满桌上的小碟杂咸,就有百碟之多,一点也不夸张。

根据张新民这本书,再到潮汕去发掘,怀旧的潮菜可能会一样样出现。怀旧菜,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我们不必创新,只要保存,已经是取之不尽的。

再下来,可以到南洋去找回原味,华侨们死脑筋,一成不变,传统潮菜,却让他们留了下来,佼佼者有新加坡的“发记”。他们的炊大鹰鲳刀片开,插上尖枝,像一张帆。再在鱼肚内塞两支瓷汤匙,这么一来,那么厚的鱼肉才炊得完美。还有曼谷的“廖两成”,都有很多怀旧菜。

曼谷的另一家潮菜叫“光明酒楼”。老板已经七十多岁了,还亲自下厨,他的儿子当了医生,不继父业。这家人做的潮州鱼生特别地道配菜也一丝不苟,我吃了埋怨杨桃不够酸,老板耸耸肩:“没办法,泰国这种地方,种出来的水果,都是甜的。

《潮菜天下》(上下册)内容提要:

《潮菜天下》,原于2006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散文的形式,对潮汕的饮食习俗和历史文化进行系统地考证和阐释。全书文笔简练流畅,叙述纵横捭阖,分析深入透彻,形式图文并茂,集合了很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优秀的摄影作品,记录了很多行将消失的潮菜掌故和方言歌谣,挖掘了很多隐藏在食物中的文化积淀和历史细节,丰富了潮汕的美食文化。出版后在海内外潮人和饮食界中引起较大的反响。

潮州菜文化对外传播的里程碑,有@张新民的这一套上下册的《潮菜天下》,成为很多潮州菜爱好者必读的案头工具书,时至今日,此书的价格已被炒升三倍以上。《潮菜天下-潮州菜系的文化与历史》为上册,下册是《潮菜天下-潮汕饮食习俗的人文观察》。因为喜欢而好奇,因为寻味而翻书,潮州菜的古今故事,值得关注和研读。

评论 ······

主要讲文化

好多年前,我尊敬的一位大哥说,那谁谁发了,请客都去“潮皇食府”(在西便门)!读了@张新民 老师这套书,才知道,潮州菜原来也是起源于草根渔民,取材广泛。

那两本就躺那里,我就让他们立起来,看着图,看着看着就看完了,真是不好意思,哦吼吼吼吼吼

每个潮汕男子都应该在书柜收藏这本书,同时在厨房依样画葫芦!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