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拍片! : 安杰伊·瓦伊达导演札记

0
(0)

我们一起拍片!
: 安杰伊·瓦伊达导演札记

作者:[波兰]安杰伊·瓦伊达(AndrzejWajda)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副标题:安杰伊·瓦伊达导演札记

原作名:UnCinémaNomméDésir

译者:刘絮恺

出版年:2018-7

页数:200

定价:36.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后浪电影学院

ISBN:9787514221121

内容简介
······

奥斯卡、柏林、威尼斯终身成就奖,戛纳金棕榈得主

波兰国宝级大师瓦伊达的实战拍片指南

◎ 编辑推荐

安杰伊·瓦伊达是波兰国宝级电影大师,“波兰电影学派”领军人物,囊括奥斯卡、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欧洲电影奖终身成就奖,作品《铁人》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灰烬与钻石》位列弗朗西斯·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罗伊·安德森影史十佳,《乐团指挥》位列英格玛·伯格曼影史十佳。

◇◆◇

这是38堂大师电影课

★ 瓦伊达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创作经验总结而成

★ 面向新人创作者,从片场实战出发,以拍摄流程为纲,给出诚恳建议

★ 涵盖剧本、演员、摄影、服装、剪辑、配乐等方方面面,适合起步阶段低成本制作

◇◆◇

瓦伊达将解答拍片实战中的诸多问题,如——

★ 如何抓取记录偶发片段,瞬间交代冗长无趣的戏?

★ 为何要时刻关照演员,如何捕捉他们“身不由己”的真实表演?

★ 讲戏时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 为什么开拍第一天要拍最重要的场次,而终场戏不能留到最后拍?

★ 自己组拍摄团队有什么好处?

★ 如何通过打光将观众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部分?

★ 导演如何在看取景器和关照现场中做取舍?

★ 年轻导演如何避免因自以为是而回避基础工作?

★ 如何克服面对审查的恐惧,创作出剪刀手使不上力的作品?

★ 理想的电影教育是什么形态?

◇◆◇

安杰伊·瓦伊达精彩语录

「我想到的建构情节的最佳办法是在心中将某个场景走过一遍又一遍……只要是记不起来的,都算次要的东西,就可以从剧本中拿掉。」

「再没有比当场看着演员肯将情感释放更迷人的时刻了,尤其是在演出过程中,不管他们多么努力地去控制,情感仍一步步地浮现之时。和语言不一样的是,动作永远是泄密者。」

「任何人事都可以出差错——天气、演员的健康情况、工作条件——只有导演不论晴雨,不论何时何地,都必须站得笔直,为处理可能的问题做好准备。」

「真正的审查来源于作者自身想要超越礼仪、时代品味及社会道德规范时,油然而生的恐惧。」

「在本书中从头到尾我一再提到电影与“公众”之密切关系,我总试着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萨特的话——“他人即地狱”——对我而言并不适用。唯有与所谓的他人在一起才是我唯一的力量来源、唯一的希望。」

◎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波兰电影大师安杰伊·瓦伊达写给年轻电影人的拍片指南。瓦伊达凭借数十年创作经验,通过梳理一部影片从无到有的过程,提炼出极具操作性的实战心得,诸如在剧本阶段发掘故事、构建情节、使人物可信的要领,在拍摄时调度演员、协调服装摄影、指挥团队的方法,以及在后期阶段为影片增色的关键,甚至失去灵感时的应对方式。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大师的导演理念,体会影像与声音背后的深层逻辑,同时也能收获一种适合起步阶段低成本作品的创作模式。

这同样是一部充满激情的导演自述与精神自传,清晰彰显了瓦伊达作为一名“作者”的独创性及在艰难环境下维护尊严的个人抗争——他坚持“艺术为公众服务”的理念,致力于用虚构的故事传达历史真相。鉴于波兰当时的局势,这也是一本勇敢的书,一种付诸行动的信念,字里行间凝结着艺术家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 名人推荐

瓦伊达作为榜样提醒我们所有电影人:历史有时会出其不意地对我们的勇气提出很高的要求;观众会需要我们精神上的引领;为了捍卫人民的生活,我们可能需要赌上自己的事业。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瓦伊达是一位平易近人、喜欢和大家一起工作的人,随时准备与大家探讨。在那个时代,很少看到电影导演像他那样不辞辛劳,为影片布置如此真实的场景。他对每一个细节都极为认真,这深深影响了我。

——罗曼·波兰斯基

瓦伊达的所有电影都令我印象深刻。当我想让演员或摄影师理解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会给他们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的波兰电影,我经常请好莱坞制片人观看瓦伊达的电影,他们都感到难以置信,因为他们以前从未看到过类似的影片。

——马丁·斯科塞斯

我深爱瓦伊达的《灰烬与钻石》,它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媒体推荐

一本引人入胜的、针对拍电影方方面面的亲身指导。

——《纽约时报》

一本关于电影创作的温暖、智慧的入门读物……在同类书中可读性最高的作品之一。

——《综艺》

作者简介
······

安杰伊·瓦伊达,“波兰电影学派”领军人物,罕见的“活着就目睹自己被写进电影史、用作品改变了国家”的导演,美学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并富含诗意,作品如编年史般记载了他的祖国波兰“二战”及战后的历史。瓦伊达在职业生涯初期就拍出了享誉国际、影响深远的“战争三部曲”《一代人》《下水道》《灰烬与钻石》,启发了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科波拉与罗曼·波兰斯基等当代伟大导演。作品《铁人》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福地》《威克的女孩》《铁人》《卡廷惨案》四部影片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2000年瓦伊达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东欧导演。

同时,瓦伊达也投身于艺术教育,于1987年获号称“日本诺贝尔”的京都奖后,将奖金全部用于捐建克拉科夫的日本艺术与技术博物馆;于2002年与波兰导演沃伊切赫·马尔切夫斯基共同创办瓦伊达电影学校,致力培育青年影人。

刘絮恺,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系,台大医院精神科医师。

目录
······

1 本书为谁而写

2 构想本身最为困难

3 构想广存于生活中

4 主题在哪里

5 剧本中的种种陷阱

6 对话的艺术

7 分镜剧本的过去与现在

8 电视,最富原创性的奇观

9 选角出自灵感

10 你必须信任你的演员

11 行动比台词更能体现表演的真实性

12 试镜是不可或缺的

13 拍摄日程表也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

14 正式拍摄:重要的先拍,次要的后拍

15 布景师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者

16 是戏服,还是衣服?

17 一帮朋友来拍一部电影

18 我们的片子,也是我的片子

19 最常见的一些误解

20 在片场

21 胶片感光度与摄影风格

22 导演的双眼

23 如何将一段喋喋不休的对话呈现在银幕上

24 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25 神奇之事:在光影的国度

26 别忘了给眼睛打光

27 上头写着“导演”两字的那张没用的椅子

28 导演永远在寻求确保影片成功的法则

29 艺术如何存在于这一切之间

30 是醉?是醒?

31 我曾是康托的副导

32 剪辑的两难:是剪?是留?

33 声音的真实促成影片的真实

34 是音乐,不是音乐插画

35 为什么我会导演戏剧

36 两种审查系统

37 艺术家与权力的对弈

38 伤心之日:首映

本书提及的人物

参考文献

重要作品及主要获奖情况

出版后记

评论 ······

非常可爱的导演,非常真诚的导演手札。每一篇虽然短,但是都有干货,比干货更好的是-方法论和概念。这本书最值得学习的就是:降维打击审查制度,只需要创作出审查员看不懂的东西就好,这点姜文做的很好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的导演自述与精神自传,清晰彰显了瓦伊达作为一名“作者”的独创性及在艰难环境下维护尊严的个人抗争——他坚持“艺术为公众服务”的理念,致力于用虚构的故事传达历史真相。鉴于波兰当时的局势,这也是一本勇敢的书,一种付诸行动的信念,字里行间凝结着艺术家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书不厚,都是瓦伊达积存下来的干货。译文有点台湾腔,但不影响阅读。

本来想着我一个编剧看这种导演心得干嘛啊?看完后,却比想象中有更多触动。我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瓦依达导演分享他的导演技巧,不如说是一位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却依然坚持自己信念和理想的老人,分享他的世界观。现在越来越觉得,不管是编剧书还是导演书,那些外在技巧虽然明白了,但最后却依然做不好。很多时候,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在做事、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决定你能做成什么样的事。所以以前看书,喜欢追求干货。…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