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

0
(0)

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

作者:雷可夫(GeorgeLakoff)/詹森(MarkJohnson)

出版社:聯經

原作名:MetaphorsWeLiveBy

译者:周世箴

出版年:2006-3-27

页数:370

定价:NT$450

装帧:平装

丛书: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

ISBN:9789570829754

内容简介
······

本書奠定認知語言學研究的里程碑,開創譬喻研究的新紀元,啟迪我們重新思考心智研究中的基本觀點:意義(meaning)、真理(truth)、思維本質(the nature of thought),以及身體在心智成形過程中的作用。

譬喻思維無所不在,運用於詩學,也存在於時間、事件、因果、情感、道德,以及事業等通俗平凡的概念之中。我們的思維活動依存譬喻,譬喻便與我們如何生存息息相關。成書至今二十五年,其深遠的影響不限於語言學、認知科學與哲學,也遍及文學、政治、法律、臨床心理學、宗教,甚至數學以及科學哲學等領域。已譯為數十種語言流傳世界各國。

作者简介
······

原作者簡介

.

雷可夫(George Lakoff)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語言學系教授(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學問博大精深,遍涉文學、哲學、數學、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腦神經語言學諸領域。在六○年代的生成語義學(Generative Semantics)與七○年代的認知語言學領域均居創始人地位,對語言的譬喻性本質、結構和過程、認知語言學,以及語言認知在其他學科的運用等方面有開創性的貢獻。

.

.

詹森(Mark Johnson)

.

奧瑞岡大學人文暨科學講座教授(Knight Professor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University of Oregon)。學識淵博,研究興趣遍及語言哲學、認知科學、美國哲學、道德理論、康德研究、美學諸方面,目前其研究重點在於認知的感性基礎和身體的意義,堪稱哲學家中跨域參與最新認知科學研究的第一人。

.

.

譯注者簡介

.

周世箴

.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語言學博士,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本科專長為歷史語言學與語言教學法,後兼及詞彙語義研究以及語言學與文學詮釋的跨域思考與實踐。近期研究偏重認知譬喻理論的原典譯介與導讀,並嘗試從共時與歷時兩個向度探討譬喻思維在文學語篇與日常語言中的運作模式、延伸軌跡及其所映射的文化意涵。

目录
······

作者致中文版序 (9)

中譯導讀 (15)

1-1 譬喻性語言研究溯往開來 (15)

1-2 Lakoff-Johnson譬喻理論 (18)

1-3 兩岸學界的迴響 (46)

1-4 本書術語導讀 (50)

1-5 當代認知譬喻觀點引介 (63)

1-6 Lakoff-Johnson 譬喻理論的展望 (109)

1-7 譬喻認知入門導引 (110)

1-8 本書翻譯問題及所採原則 (111)

1-9 譬喻與認知參考書目 (114)

《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 1

序 3

謝辭 5

.

第一章 我們賴以生存的概念 9

何謂譬喻? 9

概念的作用 9

譬喻的非語言層面 10

.

第二章 譬喻概念的系統性 15

.

第三章 譬喻系統性:凸顯與隱藏 21

概念的局部凸顯與隱藏 21

Reddy的管道譬喻 21

變形與延伸:譬喻的魔力 26

.

第四章 空間方位譬喻 27

空間方位譬喻之肉體及社會基礎 27

結論 37

譬喻之經驗基礎 39

.

第五章 譬喻與文化的整體相合性 43

.

第六章 實體譬喻 47

實體與物質譬喻 47

容器譬喻 53

.

第七章 擬人 59

.

第八章 轉喻 63

提示功能 64

理解功能 65

文化性 66

系統性 67

以肉身體驗為基礎 69

轉喻特例:文化與宗教象徵 69

.

第九章 對譬喻整體相合性的挑戰 71

顯而易見的譬喻性矛盾 71

整體相合性vs.整體呼應性 76

小結 79

.

第十章 更進一步的例證 81

理論與論辯是建築物 81

觀念是食物 83

觀念是有機體 85

觀念是物像 87

理解是見 91

愛的多元議題 93

財富以及重要性議題 97

身體與情感的關聯性 99

人生議題 103

.

第十一章 隱喻建構的局部偏愛性 107

已用與未用 107

何謂死喻 111

.

第十二章 我們的概念系統是如何建立的? 113

我們如何了解事物? 113

始原概念來自直接肉身體驗 113

何謂「直接肉身體驗」 114

方位譬喻的肉體基礎 115

實體譬喻的經驗基礎 116

轉喻的經驗基礎 117

.

第十三章 結構譬喻的基礎 119

以體能上的爭鬥比喻口舌之爭 120

勞力與時間的資源譬喻 125

結構譬喻具文化基礎 129

.

第十四章 因果:湧現與譬喻的合成 131

直接操作:因果之原型 131

原型因果的譬喻延伸 136

小結 141

.

第十五章 經驗的整體相合性結構 143

經驗格式塔與經驗範圍 143

概念與經驗相合意味什麼? 149

譬喻建構相對於概念次範疇 150

.

第十六章 譬喻的整體相合性 155

概念的特例面向 155

單一譬喻內部的整體相合性 158

單一概念兩個面向間的整體相合性 162

.

第十七章 跨譬喻的複雜型整體相合性 169

.

第十八章 概念結構理論的一些影響 183

抽象觀點的不當之處 185

同音異義觀點的不當之處 187

.

第十九章 定義與了解 193

語義研究者與詞典編纂者如何處理譬喻現象 193

我們如何處理譬喻現象 194

譬喻定義的對象:經驗自然類 195

相互作用性 197

範疇分類 200

小結 204

.

第二十章 譬喻如何將意義賦予形式 207

外形大則內容物亦多 208

接近度是影響力的強度 210

自我第一定位 215

語法中的整體相合性 217

語言的「邏輯」 219

結論 220

.

第二十一章 新意 225

愛是合作的藝術品 225

愛是合作的藝術品譬喻之餘韻 227

純屬意外的化學譬喻 230

.

第二十二章 相似性之創造 235

譬喻創造相似性的五種方式 240

本書論點與比較論之差異 241

比較論與客觀主義哲學 243

本書基本立場 243

.

第二十三章 譬喻、真理與行為 245

.

第二十四章 真理 249

為何在乎「真理」觀? 249

「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50

投射在真理中扮演的角色 251

真理範疇的角色 252

將簡單句理解為真? 257

將常規譬喻理解為真? 261

如何將新譬喻理解為真? 263

理解情境:總結 267

體驗論的真理觀 271

「客觀真理」理論中人類理解的元素 275

.

第二十五章 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神話 279

文化所提供的選擇 279

客觀主義神話 280

主觀主義神話 282

對譬喻的畏懼 283

第三選擇:體驗論綜合體 288

.

第二十六章 西方哲學與語言學中的客觀主義神話 291

對客觀主義神話的挑戰 291

主流語義理論如何植根於客觀主義神話 295

.

第二十七章 譬喻如何揭示客觀主義神話的局限 311

客觀主義角度的常規譬喻解釋 312

客觀論解釋錯在何處 315

總結 323

.

第二十八章 主觀主義神話的不當之處 325

.

第二十九章 體驗論選擇:舊神話裝新義 329

體驗論保留了促動客觀主義的哪些考量 329

體驗論保留了促動主觀主義的哪些考量 330

.

第三十章 理解 333

人際溝通與雙向理解 335

自我理解 336 慣例 337

審美經驗 339

政治 340

.

後記 343

參考書目 345

譯名對照表 347

评论 ······

很快地刷了一遍,根本性的東西其實沒細讀。但的確是極具開創性意義的書,之後可能會重讀吧。簡體版快點出!

1 我们的日常概念系统大部分是由譬喻系统构建的。这一点是非自觉的,却型塑了我们的思维内容、思维方式、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2 譬喻塑造的概念会局部凸显和隐藏一些面向。比如argument is war凸显了辩论的对抗性而隐藏了其合作性。
3 譬喻的三大分类:方向譬喻、实体譬喻和结构譬喻(并不MECE的分类)。
4 譬喻的来源:一个是肉身体验所处环境而生,另一个是文化经验。
5 用原型理论和经验…

翻譯有點詭異

翻了翻。煌煌巨著,适合当工具书。打开新知。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