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之街 : 财富的焦虑

0
(0)

不安之街
: 财富的焦虑

作者:瑞秋·谢尔曼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薄荷实验

副标题:财富的焦虑

原作名:UneasyStreet:TheAnxietiesofAffluence

译者:黄炎宁

出版年:2022-5

定价:69.80

装帧:精装

丛书: 薄荷实验

ISBN:9787576021318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金钱会毁掉一个人。老天,我目睹过一次又一次这样的事情……我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之一是她父亲的掌上明珠,她从来不需要工作。她每次尝试去上班都会陷入窘境。她憎恨自己,她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毫无目的。结果,她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自我救助上。‘我到底怎么了’这个问题不断地把她掏空。”凯洛琳等人讲述的故事暗示,工作挣钱不仅让他们感到心安,也带给他们健康。

从电视上的“真正的家庭主妇”到《华尔街之狼》,流行文化将富人描绘成充满物欲的和有权势的脸谱人。社会学家瑞秋·谢尔曼则通过与五十位新纽约客——包括对冲基金金融家、公司律师、教授和艺术家以及全职太太——深入交谈,引出了访谈对象们对工作和生产力、育儿方式、慈善捐赠、婚姻不和等方面的想法,追问了他们对于努力创造财富的价值观,呈现了不一样的真实人生。在社会财富分配的连续光谱中,这些受访者对自己的定位出人意料。尽管他们的经历因一系列因素而不同,比如有些人的财富来自白手起家有些则来自继承家业,但他们普遍把自己描绘成有生产力的、谨慎的,因此在道德上是值得的,而不值得的富人则是懒惰的、浮夸的、势利的。谢尔曼认为,“好”和“坏”富人之间的道德区别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文化,它使经济不平等现象长期存在,而不是挑战。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本书不仅探讨了财富的真实一面,还揭示了极端的不平等是如何在我们其他人看来是普通和可以接受的。

【名家推荐】

我们对富人的了解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多。漫画作品比比皆是,但社会经济上的幸运儿并不经常提供关于自己的研究。《不安之街》改变了这一切。社会学家谢尔曼的写作其实也跟心理学研究有关。我发现自己经常回到书中,提醒自己在比一般人拥有更多的表象下存在的不舒服。这里不作偷窥,也不下结论。但每读一次,我都会有一点不安,这是最好的方式。

——《纽约时报》

这本书透彻地阐述了今天高收入者对财富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在过去30年中的转变。……我将在未来几年内参考它与我自身消费有关的内容——为什么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对财富感到内疚,不喜欢它塑造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但又倾向于保留我们所赚取和继承的大部分财富?为什么我们不喜欢一些有利于某些群体的结构,但当我们是受益者时,也并不希望这些结构发生改变?对这么多不协调的行为来说,这本书真的来得太及时了。

——亚马逊读者

在阶级不平等日益严重的今天,富人是如何处理他们的特权经济地位的?在《不安之街》中,谢尔曼提供了对富裕世界的非凡观察,并展示了精英是如何为获得道德价值而奋斗的。这本书巧妙地推进了我们对社会阶层的理解,并对经济社会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维维安娜·泽利泽,美国当代杰出经济社会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

关于1%的人有很多抽象的说法,但他们到底是怎么生活的?社会学家瑞秋·谢尔曼的新书通过对50位纽约富人的采访,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焦虑。谢尔曼采取了一种冷静的方法,找出那些“从不断上升的经济不平等中受益”的人如何体验“他们自己的社会优势”。她引出了访谈对象们对工作和生产力、慈善捐赠、婚姻不和等方面的想法。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很多人性化的内容,也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时刻。

——《纽约时报书评》

谢尔曼提供了一些新的和令人惊讶的东西:对1%的人的思想的观察……她改变了我们对当今统治阶级的理解。——《金融时报》

对收入不平等问题已经有了许多有说服力的分析。瑞秋·谢尔曼值得欢迎的补充,探究了富裕的心理学和社会经济学。——《自然》杂志

谢尔曼的分析信息量大,有洞察力,而且细致入微。虽然我们很容易因为富人的“焦虑”而对他们进行评判,但瑞秋·谢尔曼认为,这往往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审视更广泛的“产生不平等的分配系统”。不安之街是一本重要的书。它是对富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一个非常罕见的实证研究。——Spiked Review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瑞秋·谢尔曼(Rachel Sherman)是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的社会学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美国社会的不平等、阶级关系的维持和再生产等,擅长使用民族志研究方法。著有《阶级行为:豪华酒店的服务和不平等》(Class Acts: Service and Inequality in Luxury Hotels)和《不安之街:财富的焦虑》(Uneasy Street: The Anxieties of Affluence)。

译者简介:

黄炎宁,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媒体与传播学系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包括网络文化研究,受众分析,性别问题和城乡差距在媒体中的呈现,也是文化人类学爱好者。

目录
 · · · · · ·

目录:

致谢

绪论

第一章 目光所及的他人

自视中产或是承认特权

从“中间”仰望高处

心系下层,承认特权

向上又向下

第二章 努力工作还是难得干活?

工作能力和道德品质

挣钱,体现人生价值的艰苦奋斗

运气、帮助和结构性优势

独立感的另一面:焦虑和审慎

继承人、愧疚,以及占有特权

全职妈妈和生活方式的劳动

有偿劳动和独当一面

回归有酬工作?

第三章 “非常昂贵的平凡生活”

充满矛盾的消费

合理消费和基本需求

节制与审慎

物质主义、炫耀和露富

定义合理需求

第四章 “回馈社会”、自我觉察和身份认同

自我觉察和感恩之心

互相尊重、平等和抹除差异

贡献金钱和时间

回馈还是放弃特权

第五章 劳动、消费和配偶之间的财富支配

矛盾和贡献

劳动分工和单收入来源家庭的价值认可

继承和财富正当性

时间凌驾于金钱之上:双职工家庭

性别、阶级和贡献

第六章 关于特权的家庭教育

节制欲望、接触社会,防止儿女“恃财傲物”

规训自我:行为和消费

接触策略:定位自己的生活

远离特权,以接受自我的特权

结论

方法论附录

注释

参考文献

评论 ······

作者明显偏于左,其立意的基础是富人因为金钱而带来的特权(例如头等舱和奢侈品)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本就该有“不安”之感。例如作者在慈善问题上指出,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回馈,这些举动到头来都不会带来广泛的结构性变化,回馈不过是他们用来将自己理解为好人的一个手段,自然而然没有什么内心的纠结。

其实在美国的公民人中,他们很少会 谈及阶级和金钱,可能是因为这些话题设计了过多的个人隐私。不过随着中产阶级在美国群体中的不断壮大,这一概念也逐渐成为了美国的话题中心,一些专家也会谈及如何管理日益增长的财富。通篇阅读下来,最大的焦虑永远是来源于家庭,不仅仅对于夫妻,也会包括孩子的方面。

《不安之街》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得到美国全社会认可的价值观是属于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经过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新教伦理”和美国式平等主义熏陶后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努力工作,审慎消费、回馈社会、保持谦逊和拒绝将特权视作理所当然。《不安之街》作者所采访的所有财富精英,都对这一价值观有深刻体认。这一方面当然体现了“中产”这个符号被富人挪用来让财富正常化,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中产”这个符号所占据的道德…

几年前,我读了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名为《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其中作者隐藏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体验底薪阶层是如何挣扎求生的。读后,我们可以发现,贫穷的人想要得到生存和尊严,不得不付出更多。而在《不安之街》中,我们走到了光谱的另一端,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美国富人的生活。我们通过作者的采访,听到了拥有如此多钱的压力,以至于我们的受访者再怎么尝试也无法花光所有的钱。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