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权力与法律文化 : 中华帝国晚期的讼师

0
(0)

社会权力与法律文化
: 中华帝国晚期的讼师

作者:梅利莎•麦柯丽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中华帝国晚期的讼师

译者:明辉

出版年:2012-3-1

页数:388

定价:49.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法律与社会译丛

ISBN:9787301203774

内容简介
 · · · · · ·

在《社会权力与法律文化——中华帝国晚期的讼师》中,梅利莎·麦柯丽教授选择了中华帝国晚期(1500~1911)背景下一个极富争议而又被忽视的法律与社会形象——讼师,作为核心主题,展开对中国法律的社会史与文化史的研究。在整理和分析大量官方与民间史料的基础上,作者试图诠释:讼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实际上在做什么,有哪些人依赖于他们的服务,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政府官员和“良善”士绅极度鄙夷的对象,讼师现象在明清时期及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下有何意义,以及”法律实践与民间文化如何共同融入中华帝国晚期的法律文化之中“,《社会权力与法律文化——中华帝国晚期的讼师》中,特别探究了”关于讼师的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并不仅仅是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反映,它们还积极地型塑了这一法律文化”的问题。

作者简介
 · · · · · ·

梅利莎·麦柯丽(Melissa Macauley),美国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明清时期及近现代中国史、社会史与法律文化等。1998年出版《社会权力与法律文化》,次年被美国图书馆权威期刊《选择》(Choice)评为年度“杰出学术著作”。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

站在历史的棱镜之前(代译序)

致谢

表格索引

中国历代王朝年表及清朝诸帝在位时间表

导论 法律文化与历史变迁

第一章 罪与罚的演进

语源学的考察

社会身份的呈现

明代(1368—1644)的讼师

清代(1644—1912)罪犯身份的法律界定

官方话语的一致性(1261—1950)

第二章 经世家对行政的绝望

诉讼的行政负担

区域法律文化与上控的纷扰

伪造印信

司法程序的颠覆:代书与书吏

经世家对行政的绝望

第三章 讼师的运作机制:何人、何地、何种方式

地理上的分布

讼师的类型

一项轻易赋予的身份在法律上的危险

遭遇讼师:乡村

遭遇讼师:通往城市的道路文化

酬金

诉讼网络与上控策略

诬告:登堂与辩护的策略

“琐细辩护”

结论

第四章 获得更加强势的客户

决绝的寡妇

讼师与地方权力机制:谁控制着书吏和村长?

地方精英中的匠人

结论

第五章 掘尸者的纠纷:司法堕落与法律文化

掘尸者的纠纷

掘尸诡计的文化意义

教士讼棍

社会情境中的司法堕落

第六章 权力贩子:东南沿海的土地、家族与讼师

永久活业:依习俗的[财产]所有与半心半意的统治国家

薄弱的行政:“书吏治民”

东南沿海地区讼师的家族关系

无礼行止的胜利

第七章 骗子的故事:狡黠的权力与对独特男性典范的求助

独特的男性身份:《四进士》中对正义的秉持

平衡故事中独特的男性典范

结论:残存的狡黠讼师

结论 对“律师”的责难与厌讼

附录 对18世纪诉讼率统计数据的反思

注解

参考文献

索引

背向城市的宁静(译后记)

评论 ······

绪论非常惊艳,后面缺乏对案例的解析,比较无聊。将讼师置于国家权力在地方扩张背景下低效行政,与地方权力格局影响下非正式调解机制之间,认为讼师附属于国家权力,代表了一种enpowerment的可能(尤其是“诬告”的行为),为地方政治结构中弱势群体提供了获取威慑性权力的渠道;但本身又因非道德性与加重基层官府负担而成为国家权力打击对象。进而指出并无历史动力推动讼师走向专业化法律从业者,讼师始终单打独斗而不…

博士论文改成书。内容扣题。致谢一长串人。材料挺细,有的挺有意思。译者很认真。

译笔较差……以后还得看一遍原版。作者的结论部分过于拉杂枝蔓,不知所云

作为由第三领域走向正式权力接口的讼师,一种metis的武器。最特别的是作者考察了民间文学中讼师的形象,指出与官方形象的不同,但也同时强化了主流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