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命 : 当代北京的养生

0
(0)

万物·生命
: 当代北京的养生

作者:[美]冯珠娣/张其成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当代北京的养生

原作名:TenThousandThings:NurturingLifeinContemporaryBeijing

译者:沈艺/何磊

出版年:2019-4

页数:332

定价:59.00

装帧:平装

ISBN:9787108064561

内容简介
······

一中一西两位学者,经过长期的田野工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合作完成了这样一本杰出的研究著作。该书从养生这一具体现象入手,探讨了北京市民对良好生活状态和现实政治社会秩序的理解,旁及北京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问题。北京养生活动的现代表象之下,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回响,“生生不息”的身体生命观,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仍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关于养生,本书呈现出了为人熟知的表象之下,那些或细微、或宏阔的生活画卷,个体生命、北京城市文化和中国政治社会发展历程在此巧妙交织在了一起。

“在我们看来,北京乃至中国城市空间的独特性与历史性在公共场所周而复始的养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养生实践是社会状况的表达,这一社会条件不同于20世纪20年代,不同于1936年,不同于上海,也不同于纽约,错综复杂的文化与社会力量交错汇合于此,塑造了独特的社会情境。在变化万 千的城市空间中,北京人生活得有声有色,也道出了自己的历史与个性。”——冯珠娣、张其成

作者简介
······

冯珠娣(Judith Farquhar),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及本科学院Max Palevsky 讲座教授,是中国研究的世界级知名学者,著有《认识实践:遭遇中医临床》(1994 年)、《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2002 年)。主编有《身体以外:阅读物质生活的人类学》。在三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医哲学、日常保健、身体生命的学术文章,在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讲授的课程包括中国研究、医学人类学、人类学研究方法论和社会理论等。曾两次获任美国国家人文中心的驻访学者。2016—2019 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学术主任。

张其成,1958 年10 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家第十五代传承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世界中联中医药文化专委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委会会长,北京国际医药促进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中医哲学、中医文化与中医养生的教学与研究。学术著作荣获2017 年“最受欢迎的中医药十大好书”,“2017 年十大国学好书”,美国东亚人类学学会优秀著作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多项畅销书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目录
······

致 谢

导 言 生命的定义

养生与《万物·生命》

关注点:(生命)政治

关注点:翻译

关注点:历史和时间性

关注点:传统

关注点:合作

第一章 城市生活

市井生活

“城市是一部作品”

清晨遛弯

晚间散步

奥运北京,中国北京

人民与城市:景观之外

遗址

第二章 生存之道

医疗市场化

媒体塑造的生命

快车医学

阅读与经验

为读者而写作

长寿:理论与实践

遵从生命之时节

一年四季

第三章 日常生活

养生常识:两位典型的北京人

养生——积极的社会贡献

莫生气

气功

平衡甘苦

总结

第四章 生命意义

文化、差异与体现

草木

生命是一个过程

气与生命之源

气化的空间性

生命的形成

驱逐死亡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结 语

传承、文化、乌托邦、生命:吃饭时的谈话

注 释

参考文献

评论 ······

读了导言,对后面的正文感到有些失望,分析有隔靴搔痒之感。但总体而言,首先分析北京90年代以来尤其申奥成功后城市空间变化,讨论作为大背景的 sars公卫危机,全民公费医疗终结,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然后进入养生行为作为一种自我技术的分析,人在进行养生活动时候,关联的自我认知方式、生命观和世界观。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其中几个案例:1 第206-210页吴艳丽在没有条件接受打针住院治疗的情况下通过中医,颈…

看到国学那就如坠神教了&医改和养生的关系

有点杂糅,尤其是第四章略显拖沓和散漫,第二章和第三章非常精彩且好玩,果然是田野材料支撑更具可读性。

#2019036#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