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证精神

0
(0)

论实证精神

作者:[法]奥古斯特·孔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DiscoursSurL'espritPositif

译者:黄建华

出版年:1996年

页数:95

定价:10.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ISBN:9787100027700

内容简介
······

这两篇论文是互相独立的,是由于外界因素而形成的,然而它们又相互补充成为一个关于伦理学基本真理的体系。但愿人们能在这一体系中看到已停滞了半个世纪的这一学科的进步。当然,两篇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不能以另一篇为前提,同样也不能以我以前的著作为前提;这是因为每一篇论文都是为不同的科学院而作,从而严格的匿名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条件。

在这种研究中,首先要阐明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关系。但是作者忽略了题目主要要求的东西,而且认为,题目是要求提出某种伦理学原则,因此,他把论文中讨论他提出的伦理学原则和他的形而上学的关系的那一部分只是放在附录之中,只是作为超出要求的部分”。难道在征文启事的引言由以出发的主要观点中也并没有提到形而上学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吗?因为这一引言一开始就作了经验的说明,并以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的评价及类似的东西为基础的,然后它才问到,这一切最终究竟是以什么为基础的。这一引言最后把存在于意识当中的天赋的德行的理念作为一种可能的解释的例子提了出来,因此也就是说在它提出的例子中,它是企图把一种纯心理学的事实,而不是某种形而上学的原则看作为答案的,这是很成问题的。但是,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它要求用某种事实,无论是意识的或外界的事实,对道德加以证明,但是并不希望从某种形而上学的梦想中来导引出这种事实来;因此丹麦科学院有充分理由来拒绝用这样一种方式解答问题的论文。人们应该想到这一点。

作者简介
······

奥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1798~1857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 。

1798年1月19曰生于蒙彼利埃城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 16 岁进入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学习。1816 年,因为不满意几何老师傲慢的态度,和老师发生口角,后来孔德和其他十五位同学被学校退学,学校也被暂时关闭,他一生的正式教育就此结束。之后他一度考虑移民美国,并勤学英文,研究美国宪法。后来美国梦并未实现。转回故乡的医学院研习医学及生理学。后来又回到巴黎。以教数学为生。1817年8月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C.H.de 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后因观点相左,两人分道扬镳。1826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1830年,《实证主义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后其他各卷(共四卷)陆续出版。1832年后曾当家庭教师和巴黎工业学校的主考人。1842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1844年孔德遇到对其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德克洛蒂尔德·德沃。受德沃影响,孔德创立“人道教”,并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实证主义学会”。1857年9月,孔德在巴黎逝世。

孔德从秩序、进步的原则出发提出他的社会学构想。他反对一切空想的、批判的学说,把重整法国革命后社会动荡的希望寄托在工业社会自身的秩序上,最终以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新宗教作为他的社会学任务。孔德认为,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 3个阶段。他所处的时代,神学思想已属过去,支配现代人的将是科学思想;封建君主制度也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科学思想为指引的工业社会;人类理智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着社会秩序的组成和社会进步的类型;与人类理智发展的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阶段相对立的社会组织形式,分别为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这样孔德就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的理智发展史,因而与理智发展最高阶段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形式——工业社会就具有了普遍的、全人类的品格。孔德认为,为了获得实证知识,要采用4种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 、比较法和历史法。贯穿在这些具体方法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统一的科学观,即认为社会同自然并无本质的不同,没有必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作出划分。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也成为长期争议的问题。

孔德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认为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孔德主张把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看作是密切联系的和相互补充的科学。认为进步如果不同秩序结合在一起,进步就不能持久;秩序如果不与进步共存,真正的秩序也无法建立。

孔德开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先河,他的一些思想为E.迪尔凯姆等人从不同方面加以继承和发展 ,成为 100多年来西方社会学发展中的主流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他的思想中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成分。但是他的实证科学理想,激发了后来几代人为把社会学变成一门科学而辛勤努力,使这门相对较晚出现的学科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他尊为社会学的创始人 、奠基人,或认为是社会学的命名人 。著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主观的综合》等。

目录
······

论实证精神

附件

一孔德关于建议为巴黎工人开设天文学课程的函件

二孔德关于“在全西欧向人民进行实证教育的自由协会”之通告。

三“实证主义协会创建人致志愿入会者

四“初论实证精神”,听讲人、细木工匠法比安·马尼安的见证词”

五孔德致克洛蒂尔德·德·沃关于教育问题的信、函摘要

评论 ······

孔德所谓实证精神以证实性为基本特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研究现象之间的恒定关系,可证实性和波普尔可证伪性对现代科学以及各学科的方法论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它不追求绝对知识,不对未知知识作肯定和否定,放弃探求最早来源与终极目的,因此排斥神学和一切形而上学。它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预测而观察。它追求精确性、有用性、真实性。孔德认为实证哲学能实现秩序精神与进步精神的伟大结合,它着眼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因此,实证教…

其实有不少颇为有趣的内容,所以就这句吧:孔德很萌的,乃们不要黑他…

回归源初ID首发必然这本。所谓鼻祖至今中译仅此,不足百页,惨淡至极。勾勒人类思辨三阶段说,明确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专业主义迥异,从大革命后时代背景谈秩序与进步原则,勾画学科等级秩序。译笔不错。但实在乏味。几个附录点明实践构想和传播状况

孔德在秩序和进步的观念之下希望通过批判神学与形而上学,建立与现代社会相符的实证的新哲学。很难说孔德是社会学的开山始祖,他关注的仍然是新哲学,面向工人群众推广实证教育,最终从精神到道德最后达到政治,这个抱负不是一般地大,可以说是社会学领域内的康德。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