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拉

0
(0)

戈拉

作者:[印度]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原作名:Gora

译者:唐仁虎

出版年:2022-7

页数:552

定价:65

装帧:精装

丛书: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

ISBN:9787540791650

内容简介
······

本书主要讲述有志青年戈拉精神世界不断变化,又不断重建的故事。戈拉原先认为,要想让印度从落后贫穷的局面挣脱出来,就必须全心全意地维护其一切,无论是糟粕还是精华,要给予信心,而非嘲笑,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热爱自己的国家。但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改变了他的看法,尤其是在戈拉知道自己并非正宗印度血统之后,面对森严的种族制度,处境越发地艰难……

此书是泰戈尔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除了批判印度社会的封建陋习,还着重写了几个青年的思想转变、精神成长。泰戈尔在书中呼吁以平和、平等之爱去看待这个世界,以人性之光照耀印度社会,传达着应打破种族世俗偏见,提高妇女地位的理念。

【名家评荐】

你在孤寂思索和美的创造里看到了自由。你珍视它们,在自己漫长而富有成果的为人类服务的一生里,以你的人民预言家的方式,到处宣传着一种美好和自由的思想。

——爱因斯坦(1931年5月写给泰戈尔的信)

戈拉就像是渴望自由的印度心灵的化身,为反抗自己在社会和政治上处于奴隶地位而愤怒斗争。泰戈尔通过戈拉,明确地说明了他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复古主义和种姓制度的主张。

——印度评论家S.K.班纳吉

作者简介
······

关于作者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诗歌是泰戈尔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他的小说同样不容忽视。泰戈尔将悲悯的目光投射到印度社会,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的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纠缠》《沉船》《戈拉》《小沙子》,中篇小说《四个人》《两姐妹》,短篇小说《泡影》《饥饿的石头》等等。

关于译者

唐仁虎,男,1950 年5月生。1970年进入北京大学印地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74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印度语言文学专业和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从事印度文学和印地语的研究及教学工作,博士生导师。翻译出版了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眼中沙》、普列姆昌德的《普列姆昌德论文学》(与刘安武合译)、介南德尔 • 库马尔的中篇小说《辞职》等。参加了《印地语汉语大词典》等 7 部大型工具书的编写或词条撰写工作。

目录
······

001 /译 序/倪培耕

003 /第一章

010 /第二章

017 /第三章

022 /第四章

030 /第五章

036 /第六章

041 /第七章

044 /第八章

049 /第九章

054 /第十章

066 /第十一章

072 /第十二章

079 /第十三章

089 /第十四章

092 /第十五章

103 /第十六章

112 /第十七章

124 /第十八章

137 /第十九章

143 /第二十章

158 /第二十一章

165 /第二十二章

175 /第二十三章

180 /第二十四章

189 /第二十五章

193 /第二十六章

202 /第二十七章

205 /第二十八章

212 /第二十九章

218 /第三十章

225 /第三十一章

231 /第三十二章

236 /第三十三章

239 /第三十四章

243 /第三十五章

247 /第三十六章

254 /第三十七章

260 /第三十八章

269 /第三十九章

274 /第四十章

279 /第四十一章

287 /第四十二章

289 /第四十三章

296 /第四十四章

299 /第四十五章

304 /第四十六章

310 /第四十七章

321 /第四十八章

331 /第四十九章

335 /第五十章

339 /第五十一章

342 /第五十二章

345 /第五十三章

348 /第五十四章

353 /第五十五章

356 /第五十六章

371 /第五十七章

374 /第五十八章

390 /第五十九章

394 /第六十章

407 /第六十一章

412 /第六十二章

418 /第六十三章

426 /第六十四章

437 /第六十五章

450 /第六十六章

457 /第六十七章

461 /第六十八章

474 /第六十九章

483 /第七十章

487 /第七十一章

490 /第七十二章

497 /第七十三章

504 /第七十四章

507 /第七十五章

513 /第七十六章

517 /第七十七章

523 /第七十八章

529 /第七十九章

532 /尾 声

评论 ······

泰戈尔通过设置一系列人物之间的哲理论辩来丰富小说人物的形象,彰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冲突,鞭挞殖民统治的罪恶、崇洋媚外、压迫女性、宗教偏见等错误思想,歌颂新印度教知识分子群体的爱国情感、理性回归及现代性意识的觉醒。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的阅读体验有些冗长乏味,作者想借用笔下塑造的几个理想人物角色作为他思想对外表达的传声筒,使得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总少了那么点火候……

小说中的哲理论辩就像印度电影里那…

变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一的选择或否定或遵从,往往是在打碎与重建的试验中前进的。而自由、平等也是如此,口号再嘹亮,没有响应号召的人民也是无法实现的。泰戈尔也正是以梵社领袖的爱国者身份,期望像戈拉一样打破一切奴性与嘲笑,唤醒压迫的人民一起反抗,一起打破枷锁、建立和谐的国与家。

少年会被世界改变,也终将改变世界,

文本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