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与诗心

0
(0)

法眼与诗心

作者:周裕锴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宋代佛禅语境下的诗学话语建构

出版年:2014-12

页数:245

定价:49.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宋代佛教文学研究丛书

ISBN:9787516148389

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探討了宋代文人和僧人的佛學修養和著述,宋代文人接受佛教經典的主要觀念,佛禪觀照方式在詩歌創作中的轉化,以及宋人詩論中佛禪術語的引用和演繹。試圖通過引證和統計勾勒出整個宋代文人學佛的文化語境,深入分析宋人日常閱讀的各種佛經中的重要佛理,注重討論佛禪觀念在宋詩學中轉換的細節和過程,並對宋人詩論常見的佛禪話語的引用和演繹作出合理的解析。

作者简介
 · · · · · ·

周裕鍇,祖籍四川新繁,1954年生於成都。1984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四川聯合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專業,獲博士學位。現為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專職研究員、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兼任韓國東方學會副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蘇軾學會副會長、中華詩教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宋代詩學通論》、《文字禪與宋代詩學》、《禪宗語言》、《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總案》等等。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批評、禪學、闡釋學以及俗文化的研究。

目录
 · · · · · ·

弁言

第一编 文化語境:宋代文人和僧人的佛皋修餐及著述

第一章 宋代文人舆佛教各宗派之開傈

第一節 宋代文人與禪宗

第二節 宋代文人與義學、天台宗

第三節 宋代文人與淨土宗

第二章 宋代文人的佛經閱讀情況

第一節 《楞嚴》的閱讀

第二節 《圓覺》、《金剛》、《維摩》的閱讀

第三節 《華嚴》、《法華》的閱讀

第三章 宋代文人的佛皋著述

第一節 佛教經藏注疏及序跋

第二節 禪宗著作编纂與序跋

第三節 佛教雜著

第四章 宋代僧侣的文學修養

第一節 禪宗僧侶的詩歌創作

第二節 天台宗僧侶的詩歌創作

第二编 思想资源:宋代文人接受佛禪經典的主要觀念

第一章 《楞嚴》的法身哲學

第一節 從“迷己逐物”到“轉物”

第二節 從“五官”到“六根”:感官概念的演化

第三節 玲瓏六窗:士大夫的修行體驗

第二章 《華嚴》法界觀

第一節 周遍含容

第二節 萬法平等

第三章 《金剛》、《维摩》、《圆覺》的资源

第一節 此心無所住

第二節 是身如浮雲

第三節 由艿结古里

第三编 謇美眼光:佛禪觀照方式在詩歌創作中的轉化

第一章 《楞嚴》“六根互用”的審美寅踐

第一節 耳視目聽:詩中有畫與畫中有詩

第二節 鼻觀圓通:聞香如參禪

第三節 舌根圓通:從食蜜、品茶到論詩

第二章 “轉物”觀念舆詩歌的主體張揚

第一節 不關諸象的妙明真心

第二節 “轉物”詩學與擬人主義

第三章 《華嚴》法界觀的詩皋轉化

第一節 以大觀小與小中見大

第二節 妙觀逸想:超越詩讖的藝術想象

第三節 千江一月與全花是春

第四章 如幻三昧與藝術幻覺

第四编 詩學話語:宋人詩論中佛禪術語的引用和演罈

第一章 作為文學隱喻的佛教語言

第一節 如蟲蝕木:佛典詞彙義的禪學與文學引申

第二節 句中有眼:禪學詞彙義的文學藝術衍伸

第二章 《滄浪詩話》的隱喻系統和詩畢旨趣

第一節 妙悟:以禪喻詩的形上等級制

第二節 臨濟下與曹洞下:南宋禪學語境下的宗派高低

第三節 別材別趣: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取喻

第四節 興趣:尚意興、問興致的寫作趣味

第五節 羚羊掛角:語言文字在表意方面的澄明性

第三章 宋詩話中佛禪話頭及其喻意

第一節 范溫《潛溪詩眼》禪語之分析

第二節 吳可《藏海詩話》禪語之分析

第三節 其他宋詩話禪語之分析

後記 弁言<br />

第一编 文化語境:宋代文人和僧人的佛皋修餐及著述<br />

第一章 宋代文人舆佛教各宗派之開傈<br />

第一節 宋代文人與禪宗<br />

第二節 宋代文人與義學、天台宗<br />

第三節 宋代文人與淨土宗<br />

第二章 宋代文人的佛經閱讀情況<br />

第一節 《楞嚴》的閱讀<br />

第二節 《圓覺》、《金剛》、《維摩》的閱讀<br />

第三節 《華嚴》、《法華》的閱讀<br />

第三章 宋代文人的佛皋著述<br />

第一節 佛教經藏注疏及序跋<br />

第二節 禪宗著作编纂與序跋<br />

第三節 佛教雜著<br />

第四章 宋代僧侣的文學修養<br />

第一節 禪宗僧侶的詩歌創作<br />

第二節 天台宗僧侶的詩歌創作<br />

第二编 思想资源:宋代文人接受佛禪經典的主要觀念<br />

第一章 《楞嚴》的法身哲學<br />

第一節 從“迷己逐物”到“轉物”<br />

第二節 從“五官”到“六根”:感官概念的演化<br />

第三節 玲瓏六窗:士大夫的修行體驗<br />

第二章 《華嚴》法界觀<br />

第一節 周遍含容<br />

第二節 萬法平等<br />

第三章 《金剛》、《维摩》、《圆覺》的资源<br />

第一節 此心無所住<br />

第二節 是身如浮雲<br />

第三節 由艿结古里<br />

第三编 謇美眼光:佛禪觀照方式在詩歌創作中的轉化<br />

第一章 《楞嚴》“六根互用”的審美寅踐<br />

第一節 耳視目聽:詩中有畫與畫中有詩<br />

第二節 鼻觀圓通:聞香如參禪<br />

第三節 舌根圓通:從食蜜、品茶到論詩<br />

第二章 “轉物”觀念舆詩歌的主體張揚<br />

第一節 不關諸象的妙明真心<br />

第二節 “轉物”詩學與擬人主義<br />

第三章 《華嚴》法界觀的詩皋轉化<br />

第一節 以大觀小與小中見大<br />

第二節 妙觀逸想:超越詩讖的藝術想象<br />

第三節 千江一月與全花是春<br />

第四章 如幻三昧與藝術幻覺<br />

第四编 詩學話語:宋人詩論中佛禪術語的引用和演罈<br />

第一章 作為文學隱喻的佛教語言<br />

第一節 如蟲蝕木:佛典詞彙義的禪學與文學引申<br />

第二節 句中有眼:禪學詞彙義的文學藝術衍伸<br />

第二章 《滄浪詩話》的隱喻系統和詩畢旨趣<br />

第一節 妙悟:以禪喻詩的形上等級制<br />

第二節 臨濟下與曹洞下:南宋禪學語境下的宗派高低<br />

第三節 別材別趣: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取喻<br />

第四節 興趣:尚意興、問興致的寫作趣味<br />

第五節 羚羊掛角:語言文字在表意方面的澄明性<br />

第三章 宋詩話中佛禪話頭及其喻意<br />

第一節 范溫《潛溪詩眼》禪語之分析<br />

第二節 吳可《藏海詩話》禪語之分析<br />

第三節 其他宋詩話禪語之分析<br />

後記

评论 ······

讀了第三、四編。闡述佛學對宋代詩學的影響,辨《滄浪詩話》極精彩。掃清了之前許多誤解。

这是一部借助一手文献来打通释理与艺文的成功著作。欲证“法眼”(A)与“诗心”(B)相通,辄逻辑上应有现象层面的“A中有B”(即僧侣的文学修养)与“B中有A”(即文人的佛经阅读、文人的佛学著述),以及显现为文字的概念、范畴、术语、命题,或有赖文字记载的艺文行为。前后两者分属于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当然,单就理想状态讲,诸如僧侣的文学阅读、文人与僧侣的艺文切磋亦可纳入考察范围,但一来文献不足征,二来统计…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渔家傲》竟然是禅宗唱道文学。我还以为就是个普通词牌名。

投石问路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