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孪生子:艾基诗集

0
(0)

旷野—孪生子:艾基诗集

作者:[俄]根纳季·艾基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雅众文化

译者:骆家

出版年:2022-8

页数:364

定价:82.00

装帧:精装

丛书:雅众诗丛·国外卷

ISBN:9787559662583

内容简介
······

★在睡与醒的交界徘徊 通向欲言之物的媒介

★俄语诗歌金链重要一环,诺奖长期有力竞争者

★艾基诗歌中译本首次出版 北岛、刘文飞、宋琳推荐

【内容简介】

艾基与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一起,组成了20世纪俄罗斯诗歌的金链,他生前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俄文诗歌自20世纪 70年代起译成所有主要欧洲语言出版。《旷野—孪生子》 出版于艾基逝世后的当年,甄选他1954—2003年间的诗歌作品。本书是艾基作品的首个中译本。

艾基的诗歌意象朦胧,晦涩而优美,不轻易说 “爱”,而说“梦”,不轻易说“诗”,而说“疼痛”;个性化的标点、格式运用令他的诗展示出巨大活力;其诗深具世界主义视野,有意打破俄国诗歌传统中的语言链及伴随的强大韵律系统,把楚瓦什被边缘化的古老文化与现代俄罗斯融合一体。

【名人推荐】

艾基是二战以来最重要的国际诗人之一。他从语言内部进行颠覆,打破俄语诗歌传统的语言链及伴随的韵律系统。阅读艾基的诗歌是一次历险, 需要解开密码,才能进入他的诗歌。——北岛

他用俄语作为桥梁,连接起楚瓦什民族的诗歌传统和法国的超现实主义,试图在东方诗歌的空灵中注入存在主义的深沉。作为帕斯捷尔纳克的学生和莫斯科马雅可夫斯基博物馆的员工, 他用简洁的意象作渡船,始终在偷运白银时代俄语诗歌的文化遗产。——刘文飞

童年世界观、本地元素和寂静主义是艾基诗学的核心。他致力于在语义链的中断处重塑语言的沉默本性 ,更新词语的功能,以更新诗意。就其言说臻于“纯粹被说出的东西”的纯粹而言, 艾基无疑是 20 世纪后半叶俄罗斯最具精神性和最不屈服的诗人之一。——宋琳

【作者简介】

根纳季·艾基(Gennadiy Aygi,1934—2006)

俄罗斯诗人、翻译家,1934年生于苏联楚瓦什自治共和国沙伊穆尔金诺,出生姓氏为“里星”,后改为楚瓦什族姓 “艾基”,意为“那个人”。早期用楚瓦什语写作并出版近十本诗集;后在帕斯捷尔纳克的影响和建议下,改为主要使用俄语写作,同时将大量海外经典诗歌翻译成楚瓦什语。1991年出版诗人首本俄语诗集《在这里》。曾荣获法兰西科学院奖、安德烈·别雷诗歌奖、帕斯捷尔纳克诗歌奖等,1994年获封楚瓦什共和国人民诗人,1998 被授予法 国文学及艺术骑士勋章,生前多次获诺奖提名。2006年在莫斯科病逝。

【译者简介】

骆家

生于20世纪60年代,诗人,翻译家。20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和文学翻译。出版诗集《驿》、《青皮林》、《学会爱再死去》、《新九叶集》(合集)、《无声喧哗》,译著塔比泽诗选《奥尔皮里的秋天》、屠格涅夫中篇小说集《初恋》《春潮》,主编《新九叶集》(与金重)、《新九叶·译诗集》(与姜山)。居深圳。

作者简介
······

根纳季·艾基(Gennadiy Aygi,1934—2006)

俄罗斯诗人、翻译家,1934年生于苏联楚瓦什自治共和国沙伊穆尔金诺,出生姓氏为“里星”,后改为楚瓦什族姓 “艾基”,意为“那个人”。早期用楚瓦什语写作并出版近十本诗集;后在帕斯捷尔纳克的影响和建议下,改为主要使用俄语写作,同时将大量海外经典诗歌翻译成楚瓦什语。1991年出版诗人首本俄语诗集《在这里》。曾荣获法兰西科学院奖、安德烈·别雷诗歌奖、帕斯捷尔纳克诗歌奖等,1994年获封楚瓦什共和国人民诗人,1998 被授予法 国文学及艺术骑士勋章,生前多次获诺奖提名。2006年在莫斯科病逝。

骆家

生于20世纪60年代,诗人,翻译家。20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和文学翻译。出版诗集《驿》、《青皮林》、《学会爱再死去》、《新九叶集》(合集)、《无声喧哗》,译著塔比泽诗选《奥尔皮里的秋天》、屠格涅夫中篇小说集《初恋》《春潮》,主编《新九叶集》(与金重)、《新九叶·译诗集》(与姜山)。居深圳。

评论 ······

诗人好喜欢旷野这个意象

诗集很厚,基本是上下班的公车上读完的。最大的感受是,虽然形式上有很多创新(各种标点符号如破折号,冒号的大量使用,以至于影响了我阅读的节奏),但整体上还是太过晦涩了。也许也会有人喜欢这样的诗吧,但我,还是喜欢“贫乏”。

艾基的诗充盈了生命的回声,他偏爱破折号,要在破折号里,扩展生命的广度、延宕生命的律动。旷野和寂静是其诗歌的核心语汇,生命的回声便是在旷野上的寂静。

我喜欢这位面善的诗人。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