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十二夜 : 存在主义团体小组的故事

0
(0)

忘忧十二夜
: 存在主义团体小组的故事

作者:李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副标题:存在主义团体小组的故事

出版年:2022-3

页数:256

定价:68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115578556

内容简介
······

一部生机勃勃、包罗万象的存在主义心理小说!

当你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你会被哪个问题卡住?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本书凝练作者李仑15年团体经验,精心打磨3年,从多重视角体验自我的探索与整合。

曾奇峰工作室·UM心理联合出品,倾情推荐!

◆ 内容简介 ◆

张孤单有一个早年帮她逃避了家庭冲突的艺术世界,但也让她变成了一个难以扮演妻子与母亲角色的小女孩;

权灵感是个有些社会理想主义的公号编辑,却对女性有一些拯救情结,有时分不清关心与爱情的界限;

高热忱是一名非常敬业的社区工作者,但她慢慢发现,自己在通过放大别人的使命来回避自己的人生任务;

董英才是高效干练的职场女性,对情感表达保持高度的节制,空姐般的微笑背后有一种悠长的悲伤……

带着不同的人生困惑,有着不同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人生追求,又性格迥异的八个人,组成了一个名叫“八仙”的团体治疗小组。

在带领者引导的团体聚会的十二个夜晚中,组员们逐渐从自己的烦恼中跳脱出来,开始了人与人之间真正自由的表达。通过这些自由声音的彼此交织,大家的关系逐渐建立、发展;

对其他人生命困惑有所了解,自己的人生好像也变得更加清晰了;而在命运安排的偶然的相遇中,在彼此产生的共振中,成员们如何演绎出全新的人生?

◆ 编辑推荐 ◆

关于创伤——遗忘、原谅、接纳、怨恨,哪个才是最好的选项?

关于梦境——梦境如何体现了潜意识,投射了我们的心结?

关于人际——互动中有哪些面向与动力去影响一段关系?

关于亲密——是什么阻碍了长久、稳定、幸福的亲密关系?

关于角色——如何在各种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关于自由——追求自由或逃避自由,都要付出代价?

关于孤独——孤独的解药,是回归内在还是发展关系?

关于意义——非要做出什么贡献或成绩,人生才有意义?

无论是谁,无论活在怎样的人生里,我们都要面对这些相似的人生课题。

于是,名叫“八仙”的小组,

一起走过了十二周,十二个夜晚的彼此陪伴。

当你处在安全的旁观位置,

体验“八仙”的冒险与挣扎、勇气与领悟,

自己内在的智慧就会浮现出来。

希望走出十二夜的你可以:

提高自我觉察的敏感度,

理解自己与他人所处的各种环境、组织,

审视自己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

在人生每个阶段,拥有调整关系与自身位置的能力。

故事从不仅仅是故事,问题也从不仅仅是问题。

穿行其中,既是探索,亦是疗愈。

◆ 名人推荐 ◆

李仑理解和改变团体动力的功夫,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他心地善良、天资聪颖,是他在团体中得以灵动地融入与超越,让团体兼具表达、滋养和成长的多重功能。

我请他策划了这个团体治疗的小说,也邀请你来观赏一下“人在人群中的故事”,感受一下里面的千般滋味、万种风情。

鉴赏团体,就是鉴赏自己也身处其中的《清明上河图》。这一次,开封市景的图画,幻化成了耳边略带鲁国风采的声音。

——曾奇峰(心理学家)

实践出真知,李仑对团体工作的直接已经出神入化了。他有着非凡的创造力与对他人的同理心。

这部团体治疗心理小说,能帮我们调试自己与所处团体的关系。小说的形式,避免了理论的枯燥隔离感,对团体过程的解读,这不仅对于大众有很好的疗愈探索的效果,也对有兴趣往团体发展的同行有所帮助。

——付丽娟(UM心理创办者)

认识李仑许久了。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人对团体治疗如此投入,对团体动力如何应用到我们的生活里更是如此的用心。

当他在团体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到他是整个生命都投进去的。就像弗洛伊德与荣格都说过,敢深入自己无意识深处的人,是需要有进入地狱一般的勇气。李仑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团体必然也是无比的冲击和随之而来的许多收获。

——王浩威(心理学家)

李仑一直泡在团体中,泡出哲思与美感,泡出许多滋味来。他找到了一个好的载体——心理小说,终于可以放开手脚,醉墨淋漓,肆意挥洒,引我们去看他一路领略到的风景。李仑幸甚,读者幸甚。

——吴和鸣(心理学家)

作者简介
······

李仑

存在主义取向团体咨询专家

塔维斯托克人类关系研究所认证团体动力师、顾问

台湾师范大学特邀团体咨询专家

美国团治疗学会(AGPA)会员

亚洲存在主义团体学会创立者

目录
······

入组访谈 /001

第一轮 /025

混沌开不开,焦虑说了算

第二轮 /043

攻击或失望,究竟怎么选

第三轮 /063

一场梦,要不要醒

第四轮 /081

要幸福,不要焦虑

第五轮 /099

关系像迷宫,指南针在哪

第六轮 /117

没有婚姻的人是可耻的吗

第七轮 /137

表面是男权,里面是母系吗

第八轮 /155

努力繁华,根何处寻

第九轮 /173

共鸣与孤独,谁更真实

第十轮 /191

思念与爆发,哪个先来

第十一轮 /209

分离像“幽灵”,那么可怕那么美

第十二轮 /229

各显其能,满载而归

评论 ······

读了三分之二才发现是虚构的。。我以为是真实案例😂 原来交流的信息还可以这样被解读,情感还可以这样流动。我们感知到的起伏涌动就像露出海面的冰山之尖,还需要深入系统地学习和训练,才能解读海面之下更庞大的体积,从而获得觉察与治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题,而且总喜欢把自己的问题放大,但是看别人的难题时却总喜欢摆出一副判官的姿态。这本书正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大家把自己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当你能用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看待自己的问题,你会发现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也是不妥的,这就是存在主义团体小组的作用和意义了。

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周围所有对团体感兴趣的咨询师和心理爱好者们。每一轮,看前面的互动内容,我会跟着想在发生什么。但看到解析部分,仍然会有很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的感觉:哦,原来是这样。带领者虽然话不多,却维护着团体的边界,营造了这个自由且安全的空间,让每一个成员在其中发展。

作者在序言里说,这些个故事对读者是有一定要求的,需要对人有兴趣,和文字语言理解能力,和情绪感知表达能力。目前看来,我应该是个“不合格”的读者。我的共情能力有限,书中人物的许多情绪和转变对我来说有时会有些意外,这也是在看心理咨询案例的时候常常会怀有的疑问。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