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年

0
(0)

九三年

作者:(法)雨果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Quatre-vingt-treize

译者:叶尊

出版年:2011-1-1

页数:410

定价:22.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译文名著精选

ISBN:9787532752621

内容简介
······

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万,以及郭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一七九三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小说结尾:朗德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丹则在郭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杀。

作者简介
······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1802年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父亲为拿破仑麾下大将。少年时期家庭因父亲职业而追随军旅迁徙各处,虽然家庭环境困难,仍然持续接受教育。

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

43岁时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184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处死刑。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第三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

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同名音乐剧即依此小说改编而成。

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第二共和),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无论政治或文学,均有贡献。

1885年,雨果以83岁高龄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目录
······

第一部 在海上第一卷 索德雷树林第二卷 克莱莫尔号军舰 一 英国和法国混杂在一起 二 黑夜笼罩下的军舰和乘客 三 贵族和平民混杂在一起 四 TORMENTUM BELLI 五 VIS ET VIR 六 天平的两端 七 航海就得靠运气 八 九对三百八十 九 有人逃跑一 十 他逃脱了吗?第三卷 阿尔马洛 一 话就是道 二 乡下人的记忆力抵得上船长的学问第四卷 泰尔马克 一 沙丘顶上 二 AURES HABET,ET NON AUDIET 三 大号字的用处 四 卡义芒 五 郭万的签名 六 内战中的意外转折 七 绝不宽大(公社的口号)绝不饶恕(亲王们的口号) 第二部 在巴黎第一卷 西穆尔丹 一 当时巴黎的街景 二 西穆尔丹 三 没有在冥河里浸湿的一角第二卷 孔雀街的小酒馆 一 弥诺斯、埃阿科斯和剌达曼托斯 二 MAGNA TESTANTUR VOCE PER UMBAS 三 深层神经的震颤第三卷 国民公会 一 国民公会 二 在幕后的马拉 第三部 在旺代第一卷 旺代 一 森林 二 居民 三 居民和森林的默契 四 地底下的生活 五 战斗中的生活 六 土地和人息息相关 七 旺代断送了布列塔尼第二卷 三个孩子 一 PLUS QUAM CIVILIA BELIA 二 多尔 三 小部队打大仗 四 这是第二次了 五 一滴冷水 六 胸部的伤治好了,心还在流血 七 真理的两极 八 DOLDROSA 九 一座外省的巴士底 十 人质 十一 像古代一样可怕 十二 准备救护 十三 侯爵在做什么 十四 伊马吕斯在做什么第三卷 圣巴托罗缪的屠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第四卷 母亲 一 死神经过 二 死神说话 三 村民们的议论 四 伏击错了 五 VOX IN DESERTO 六 形势 七 准备进攻 八 喊话和咆哮 九 巨人与巨人的争斗 十 拉杜 十一 绝望的一伙 十二 救星 十三 刽子手 十四 伊马吕斯也逃脱了 十五 不要把表和钥匙放在同一个口袋里第五卷 IN DEMONE DEUS 一 找到了,又失去了 二 从石门到铁门 三 孩子们醒了第六卷 胜利之后的斗争 一 朗德纳克被捕 二 沉思的郭万 三 司令官的风帽第七卷 封建与革命 一 祖先 二 军事法庭 三 表决 四 西穆尔丹既是审判官,又是主宰一切的人 五 地牢 六 太阳出来了

评论 ······

雨果可能是个一流的社会活动家,但绝对是个二流的作家。再也不会看他的书了。
ps. 或许是因为我不喜欢历史,对两百年前的事情真的没兴趣

突然延期的结训让我有时间拜读了雨果大师的作品,据悉本书为雨果的绝笔之作,相比于《圣母院》这部小说在技巧上显得更为成熟,情节紧凑、紧扣主线,雨果不愧是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他的浪漫情怀,但雨果太急于表达自己关于革命的思想和观点了甚至接近狂热,这倒让此书更像是个人的政治宣言而非历史小说。一部篇幅不大的小说全景展现了十八世纪那场革命的起伏动荡、血雨腥风,驾驭能力之深厚让人赞叹,旺代的农民…

“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冥顽不化的人,都会有一个‘供认不讳’的时刻。” 最近的形势下读,更多反思。

也许还是道行不够,或者雨果的小说不对胃口,大段的景物描写、议论、人物的罗列,让人看得很崩溃,随意一扫而过。整本书最后就看到一句话可以总结的故事,以及一些小细节。就是我们老师曾经说过的《巴黎圣母院》开篇,好几十页荒无人烟。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