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

0
(0)

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

作者:葛晓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1-12-31

页数:483

定价:5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博雅文学论丛

ISBN:9787301197295

内容简介
 · · · · ·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诗歌各类体式发源和成熟的时期。《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由葛晓音所著,从语言、节奏、结构、表现方式等多种角度,深入而系统地探讨了从《诗经》、《楚辞》到五言、七言、杂言等各类诗体产生和发展的原理,各类诗歌体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体式的形成与各类诗型的艺术表现感觉和创作传统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是一部视角新颖的唐前诗歌体式生成和体调演进的发展史。

作者简介
 · · · · · ·

葛晓音,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暨大学院人文社会系教授。已出版《八代诗史》、《汉唐文学的嬗变》、《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诗国高潮和盛唐文化》、《唐诗宋词十五讲》、《唐宋散文》等十余种古代文学研究著作。

目录
 · · · · · ·

序赵昌平(1)

探索诗歌分体研究的新思路(代绪论)

上编诗骚体式的节奏结构和表现原理

论四言体的形成及其与辞赋的关系

论《诗经》比兴的联想方式及其与四言体式的关系

“毛公独标兴体”析论

试论春秋后期“《诗》亡”说

从《离骚》和《九歌》的节奏结构看楚辞体的成因

屈赋比兴的性质及其作用的转化

——兼论“雅”与“骚”的关系

从诗骚辨体看“风雅”和“风骚”的示范意义

——兼论历代诗骚体式研究的思路和得失

中编七言诗的生成原理及其与各类诗型的关系

论汉魏三言体的发展及其与七言的关系

汉魏两晋四言诗的新变和体式的重构

早期七言的体式特征和生成原理

——兼论汉魏七言诗发展滞后的原因

中古七言体式的转型

——兼论“杂古”归入“七古”类的原因

先唐杂言诗的节奏特征和发展趋向

——兼论六言和杂言的关系

下编五言诗的产生和创作传统的形成

论早期五言体的生成途径及其对汉诗艺术的影响

论汉魏五言的“古意”

西晋五古的结构特征和表现方式

——兼论“魏制”与“晋造”的同异

从五古结构看“陶体”的特征和成因

鲍照“代”乐府体探析

——兼论汉魏乐府创作传统的特征

江淹“杂拟诗”的辨体观念和诗史意义

——兼论两晋南朝五言诗中的“拟古”和“古意”

从江鲍与沈谢看宋齐五言诗的沿革

南朝五言诗体调的“古”“近”之变

【附录】

诗歌形式研究的古为今用

——论林庚先生关于古诗节奏和新诗格律的理论思考

从诗歌文本中探求创作原理

——论松浦友久教授的中国诗型研究

关于“行”之释义的补正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评论 ······

读起来真难啊难

葛老师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上中古诗体体式研究的一本集大成之作,非常具有启发性。

葛老师确实读的多读的细读得懂,对作品和诗歌原理都不熟的我还是硬着头皮啃完了。每一阶段,补完作品,再读本书相应的章节。

四言与辞赋联系颇有启发,余者或不敢苟同。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